廖化并不打算通过一次战斗就分出结果。
江东军一南一北,共两支部队,在战略上有优势。
而且,和汉军相比,步骘的兵力数更多,战术的容错率更大。
步骘统率的这一支江东军,也是以交州兵为骨干成立的部队,他带领这些将士们南征北战,士兵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这一支江东军未必会比廖化在南中遇到的猛兽兵和藤甲兵更强,却必然是一支劲敌。
为了让谨慎的步骘押上所有筹码,廖化打算先小败几场,引诱敌方主帅放松警惕。
敌前败退是一个大学问,稍有不慎,诈败就会变成真败了。
而且,廖化根本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意图告诉麾下的将士们。
一旦将士们知道会败退,那么,刚开始的作战过程里,众将士必然不会尽心尽力,战斗的时候难免会有演的成分,容易被有心人觉,
而且,既然是败退,汉军必然不可能全身而退,会有一批士兵沦为俘虏。
不论是贪生怕死还是无意中说漏嘴,如果让太多人知道廖化的计划,泄密的风险很大。
在第二天的决战中,廖化需要达成两个目的,既要麻痹步骘,还得确保汉军战斗力不会在败退过程中迅下降。
作为全军统帅,廖化注定不能亲自下场,参与指挥一线将士的败退行动。
如果主帅战败了,很容易造成军心动荡,形成连锁反应,汉军很可能一蹶不振。
丁奉成为了廖化唯一可靠的人选。
廖化直接命令道“明天的战斗,你带兵担任先锋,我有一个要求,咱们只能败,不能胜。”
丁奉点点头,“我明白了,将军希望我把步骘引诱过来,打反击战?”
廖化摇了摇头,“明天的战斗并不是最后的决战,你的任务就是确保我军力战之后败退,而且,你需要保住全军将士的士气,让大军不崩溃。”
丁奉欲言又止,最后,他拱了拱手,“末将一定让将士们打出军威,在撤退的过程中保持住阵型。”
看到丁奉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廖化点点头,“败退的过程不能太假,刚开始的进攻一定要出全力,最好给敌人施加压力,等到江东军投入重兵之后,你再想办法败退,我在后方压阵,具体的指挥,全得看你的眼光。”
廖化对丁奉的要求一点儿都不低,甚至比战胜敌人的难度更大。
如果汉军全力以赴,押上全部精锐进行一点突破,并不是没有机会击败江东军。
但是,廖化要求汉军败退的行为,就等于是给汉军增加了限制。
汉军不仅得战败,还不能弄巧成拙。
丁奉犹豫了片刻,“我尽量,不,我一定完成廖将军的任务。”
接下来,廖化和丁奉两人讨论了第二天的战斗预案,并且想到了几种合适的“败退”方法。
最合适,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汉军伤亡的办法,就是使用那些南海兵的降兵。
南海兵原本就战力低下,到达一线之后,恐怕会立即败退。
那些夹杂在汉军和江东军队列中间的南海兵败兵,又会进一步干扰江东军的追击。
其实,想让汉军败得很成功,汉军最主要的敌人并不是江东军,而是他们自己。
汉军的第一个麻烦,是混乱。
一线部队会得到截然相反的命令,从进攻转变为撤退,在这期间,队伍会变得混乱。
为了在必要时刻掩护先锋撤退,丁奉承诺,他将会保留一支精锐,担任敢死队和预备队,在“败退”刚刚开始的时候投入战斗,掩护战友撤军。
汉军面临的第二个敌人,是将士们的军心。
进攻和撤退,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战术行为给士兵们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在撤退的过程中,士兵们只会看到惊慌失措的战友,听到捕风捉影的谣言,这种时候,士兵们会自行脑补战况,很容易把战况想的太过严重。
丁奉带兵加入战局之后,再也没有人可以稳定汉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