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统兵从牂州城下撤走的那一刻开始,叛军就已经丧失了威胁汉军统治的实力。
然而,高定多次出兵袭扰地方,麾下兵将也在劫掠中获得了甜头,这些叛军习惯了通过掠夺来快夺取财物,他们注定很难本分的务农。
汉军势大,敌军或许会老实一段时间,但是,只要汉军没能彻底消灭叛军,让那些骨干分子漏网,叛军就可以死灰复燃,再掀反旗。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叛乱,廖化亲自带队追击,他不仅动用了无当飞军,还带上了张嶷统帅的弩兵部队。
大军进入越嶲郡,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回廖化这里,他这才明白,自己的行动多余了。
为了解决高定的问题,汉廷派出都督马忠统兵平乱。
来都来了,也不至于把平叛任务甩给战友。
廖化派出士兵,试图和马忠取得联系,他准备合兵一处,共击叛军。
没等马忠带回情报,叛军先一步行军了,敌人朝着廖化部冲了过来。
两军接触之前,高定还派出使者,向廖化邀战。
高定同时面临着两路汉军袭击的威胁,他却舍弃了马忠,逆战廖化。
高定的选择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马忠麾下有太多的叛军人质,两军决战的时候,叛军将士们必然会有所顾忌。
与廖化部将士作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这支汉军追兵虽然同样来势汹汹,却也长途奔波。
而且,高定对廖化怀有深深的恨意,正是汉军援兵的到达,才让他失去了触手可得的胜利。
叛军敢主动邀战,汉军更不会怂。
廖化爽快的接受了高定的挑战,与使者约定好决战时间。
决战日,两支军队在平原上摆开架势,叛军兵马先攻,敌人从一开始,就押上了主力。
汉军也没有被动防御,擂鼓冲锋,但是,廖化保留了部分实力。
两支部队狠狠的撞在一起厮杀起来。
汉军近战有藤甲兵,远战有强弩兵,部队能攻能守,叛军看上去来势汹汹,实际上却缺乏战意。
从一开始,叛军就陷入劣势,等到汉将张嶷带领弩兵迂回到战场侧翼,对敌人起射击队时候,敌军将士更是如同稻谷一般纷纷倒地。
如果战况持续下去,用不了多久,汉军就可以击溃叛军。
敌军的前军还没有崩溃,他们中军先乱了,混乱迅波及到全军,叛军开始溃退,他们彻底失去了成建制的抵抗能力。
敌军快崩溃,对汉军来讲,既是坏事,又是好事。
汉军的伤亡率虽然大幅降低,可以迅拿下战斗,但是,汉军主力却根本没能到达合适的包围位置。
等到廖化派出全部兵马,起全面追击的时候,已经有不少敌兵冲出了战场。
廖化已经在尽力保证战斗成果,为了避免敌军溃兵大量逃亡,新上阵的汉兵从侧翼冲锋,挡住了敌军的撤退通道。
尽管廖化进行了最正确的部署,但是,汉军缺少马匹,蛮兵们又铁了心逃亡,汉军距离叛军的主流逃兵距离在不断增加。
说来也巧,大概是上天认为南中战乱持续了太久,运气开始眷顾汉军了。
眼看着这场决战汉军难以收获全功了,一支汉军骑兵从北方出现,朝着叛军逃兵们冲了过来。
骑兵部队兵分两路,从两翼迂回了过来。
这支部队必然是马忠部的汉军,骑兵加入战斗之后,战事开始迅出现结果。
两条腿的叛军逃不过四条腿的战马,大批敌人丧失逃生意志,原地投降。
最终,逃出战场的叛军恐怕不足三百人。
廖化并不关心杂兵的死活,但是,高定是越嶲郡的王,只要他逃了出去,平叛就还没有结束。
廖化派出大量兵马,询问俘虏们高定的下落,一名被俘的高定卫兵告诉了廖化答案。
从高定杀马盟誓,打算做出和汉军决战的决定开始,他的行为就不得人心。
除了鄂焕等少量叛军将领,大部分兵将都持反对意见。
然而,高定已经打定了主意,别人的反对意见,对他没有半点效果。
为了严肃军纪,高定还杀死了一名低级别的头领。
在死亡威胁带来的高压下,蛮兵将士勉强达成共识,开始备战。
刀剑可以杀人,却斩断不了众人追逐自由的意志。
当高定决定反击汉军之后,每天都有叛军士卒逃离,而且,逃兵的数量越来越多。
面对将士们的离心离德,高定只能采用更严苛的反对措施,人杀了不少,士兵之间的信任和忠诚度却越来越差。
因此,在决战开始之时,高定准备亲自带兵冲阵,通过身先士卒的行为,振奋叛军已经落到低谷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