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友重逢,两个人都很激动,嘘寒问暖之后,开始切入正题。
廖化有很多疑问,但他还是选择从曹军计划偷袭上庸的这件事开始说起。
把中年人的供述,自己对曹军出兵时间的推测,都告诉了王甫。
廖化希望王甫能提高警惕,对方却对他的情报并不重视。
王甫表示,即使没有廖化的提醒,上庸将士们也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这几个月,房陵和上庸两城的城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
曹军对上庸的野心早就已经暴露了,襄樊战事很久之前就结束了,敌人非但没有从前线撤军,反而不断往边境增兵,曹军斥候也多次越界侦查。
不论是民间,还是军界,曹军进攻的传闻也不断流传。
上庸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除了全郡备战之外,刘封还派出使者,向成都求援。
听完王甫的话,廖化非但没有放心,反而皱起眉头。
廖化的出现,确实让荆州战局与原本的历史出现了偏差。
但是,对上庸的影响却不大。
上庸兵得到了关羽军残部的补充,但是,南征失败,反而让上庸兵的兵力出现损失。
一增一减,上庸的军事力量或许比历史上更弱。
士气需要重整,损失的物资和兵员同样需要再次补充。
王甫是一个稳重的人,既然他信心十足,或许上庸确实做好了战备。
但是,坚固的城池也很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孟达是最大隐患。
廖化却没有立即提出疑问,他更想知道兴山城外那场败仗的真实原因。
尽管廖化在熊山打出了气势和名声,但他始终对刘封的撤军耿耿于怀。
王甫表示,那天的失败其实是场意外。
刘封确实曾经下达了坚守的命令,面对敌人的突袭,上庸兵最开始打赢了。
但是,立功心切的李贤主动带兵离开防线,出击了。
在追击过程中,李贤中了埋伏,派人回营求救,刘封不得不派出申耽救援。
两军刚刚汇合,还没撤回大营,大批敌军突然从河道现身,袭击了李贤和申耽的侧翼。
最终,前线部队大败,敌人跟随在败兵身后,冲进了营地内。
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关羽军,也在敌人的这轮突袭中溃败了。
王甫只能集结了少数精兵,来到刘封的营帐,把这名身体不适的副军中郎将救出战场。
王甫不知道廖化的奇袭计划,刘封同样没有提起。
所以,救出刘封之后,王甫立即撤出战场,沿途收拢败兵。
知道廖化翻越熊山,偷袭兴山城的时候,部队已经退回了粉水边。
虽然王甫立即派斥候返回打探,却没能得到廖化的情报。
知道前因后果,廖化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过去的事情终究已经过去了,重要的是未来。
王甫做出进一步解释,上庸兵虽然打了败仗,但部队的主要损失并不在兵员上。
士兵们的家眷都留在上庸,即使是打了败仗,和队伍分散了,将士们也会上山下河,努力往上庸方向逃。
但是,武器装备上的损失却很难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