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约定之后,廖化立即回到自己的队伍,安排将士休息。
尽管廖化负责值守后半夜,但是廖化不希望将士浪费体力,如果吕蒙军在前半夜起进攻,廖化同样得部署将士支援前线。
所以,将士们需要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
为了避免值守时手忙脚乱,任务被提前安排了下去。
将士被分成了两组,一组专门警戒与应急,另一组待命。
负责警戒的将士任务最重,西岸有两个要害位置。
第一个要害,是面对吕蒙军大营的正面防线;第二处要害,是浮桥残骸位置。
按照计划,正面防线由苏由带兵警戒。
廖化更关心浮桥,所以,他会亲自带兵巡视。
时间很快过去,上半夜,吕蒙军并没有渡河偷袭。
醒来之后,廖化换好戎装,带队前往浮桥。
廖化想做的,不仅仅是警戒。
水中漂浮着不少浮桥残骸,这些东西失去了使用价值,却成为了行船的障碍。
只不过,残骸的数量太少了,即使给敌人造成麻烦,也没办法制造大麻烦。
廖化决定主动增加一些障碍物。
关羽军将士需要警戒和应急,廖化不愿意把将士们的体力过早的消耗掉。
所以,廖化叫醒了一批俘虏,这些俘虏不仅往浮桥处搬运杂物,还需要把杂物扔到河道里。
为了最大程度破坏敌人水军行船,杂物以能漂浮的木料为主。
白天修筑防线时,将士们用剩了不少废料,这些东西都被廖化二次利用起来。
后来,一些破损的武器装备也被廖化利用起来。
较轻的,绑上浮木,扔进河道。
较重的,扔在浮桥处当成垫脚物,把浮桥向着河道中心线延长。
就连杂草也被廖化扔进水中,这些东西可以在必要时刻缠住水军的船桨。
为了加快物料的运输度,廖化征调了不少小渔船。
除了这些材料,廖化还紧急调集了一批防具。
根据白天谢旌的奇袭,廖化对吕蒙水军的战法有了一个初步判断。
夜袭的时候,对方可能不会采用相同手段,但是,一定会在接近浮桥前使用弓箭进行杀伤。
盾牌可以为将士遮挡箭雨。
如果敌军目的是清理河道,那么,他们不会使用笨拙的战船,而是选择小巧灵活的快船。
快船又被称为艨艟,船体小,而且很狭长,不仅拥有很强的进攻能力,还保留了一定的防御和机动能力。
廖化平时虽然好说话,但今天的态度却很严格。
俘虏们的任务很重,而且,廖化下达了死命令,要求所有人保持安静。
为了避免俘虏偷懒,他亲自站在浮桥尽头,往河道中倾泻杂物,以便于掌握进展。
在众人的努力中,浮桥残骸处漂浮的障碍物数量大增。
而且,将士们很快拓宽了浮桥处的落脚位置。
夜色越来越深,防线处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锣声。
锣声恰恰是廖化和苏由商量好的遇敌信号。
吕蒙军果然连夜起了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