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文家中本是书香门第,对礼节讲究却是比诸学子为懂,认为以青青的身份送玉佩相贺最为妥当。”
《礼记·玉藻》有言君子无故玉不离身,是谓玉佩具有仁、智、忠、信、义之美德,且有趋吉避凶之说,常青青但如郭荣义女,送以玉佩为贺当算最为妥当。
“我问过之后,已是让严秋、少文二人前去向李家掌柜打听此玉佩来处。”
“若是智苦所谋,我想那李家掌柜早是不在世上了。”楚南风摇了摇头,叹了一声,“但如白云先生所言,智苦谋划已久,步步占了先机。”
江秋白与方常胜闻言互视一眼,但知楚南风所言有理,心下也是暗叹一声。
……
龙脉灵穴山洞中,智苦望着盘腿而坐闭目不语的洛逍遥,言道“小居士气机已为老僧所制,仗着体内精气血强盛是可多挨饿十天八天,但小居士真的决意赴死了吗?”
洛逍遥被擒之后,思绪便为纷乱,但想到自己一旦身亡,日后佛劫还会重生,智苦所图必然成空,便生出自尽的念头。又想自己偌若身亡,郭荣必死无疑,而龙脉大运也会改变,楚南风、洛寒水的付出便会化为乌有,心头又有求生欲望。此下陷入生死两难之境,心中悲苦万分,六日以来却是无心吃喝。
望着未为作答的洛逍遥,智苦唱诺一声佛号,接着又道“小居士此下倘若身亡,是会使老僧所谋不成,但龙脉大运也会有变,至少使天下太平国运削减数十年。”
洛逍遥但听此言,心头一震,睁开双眼,望向智苦,“你待如何?”
“老僧想使应劫帝王失去性命、小居士失去记忆,来换得佛门大法真经存世传承,而对小居士、应劫帝王来说,这也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洛逍遥目光望向灵穴上的绿树,冷声道“佛家大法真经传承但使能生有功德,那这佛劫又从何而来?”
“罪过、罪过。坊间之人贪欲不成,反生怨念怪罪佛门,才为造就了佛劫……”
洛逍遥断言道“朝堂律法是为扬善惩恶,方丈之地可容大德高僧,但有僧人置律法不顾,藏污纳垢于寺,欺占良田为院,使民无耕,岂无罪过?不分善恶妄接世人愿念香火为用,使因果横生变数,扰乱天地阴阳之序,这怨气焉能不降佛门?”
“人心蒙尘但要诵我佛大法真经方可识慧,小居士通晓‘破障音’、‘降魔音’,应知我佛大法真经传承功德之伟力。”
洛逍遥但想起明无用‘破障音’解去萧慕云蛊毒,心头一叹,“佛劫入世是为使佛门无识伪知之徒现形,非是要佛门无立足之地,而是还佛门一片净土。”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智苦指了指洞壁边上置有百余册佛经,“佛劫应起之时,若非老僧寻去,这三藏法师千幸万苦求得的《瑜伽论》便是为人烧毁。佛门弟子若无大法真经可参,却是会使佛门不复存在……”
“家师曾言万法不一不异,终归大道,但有慧识,可从草木枯荣,参悟法性因果,何须大法真经在手?倘如和尚你所言,佛家有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何说起?”
“老僧方才有言,人心蒙尘但要我佛大法真经使之识慧,方能如小居士之言,人人可从草木枯荣,参得法性因果。”
“我看和尚你是执迷不悟,但使大法真经能开慧识,何来此劫?”
“大法真经传世普渡众生却非一日之功,小居士但见眼前之失,不知后世之得……”
“你逆天行事,焉敢大言不惭?”
“罪过,罪过。老僧只是将小居士地魂剥离,却是不会使龙脉大运有损,何谓逆天行事?”
“天地伟力响应是使劫数顺应自然而消,岂是你剥我地魂,瞒天过海可图?但使怨气此下散去,无有我体内劫道吸收,便会冲天而起,天道岂能不知?”
“小居士莫不是忘了老僧‘漏尽通’神通?”
“即使你用‘漏尽通’将怨气迫入地脉,但那地脉是与龙脉大运相连,依是会为龙脉所吸……”
“小居士如此追问,是想知道老僧如何布局吧?”智苦微微一笑,“老僧得有‘易气金诀’,能牵引怨气契合任何地脉阴阳,届时使之遁入不与龙脉大运相连地脉便是了。”
洛逍遥追问智苦,确是想知道智苦如何布局,但听此言,心下一叹,“但使如此,遁入地脉怨气终是还会有入世的一天,和尚你何必自欺欺人……”
“只要小居士性命在佛劫应期届满不失,小居士体内劫道源头便会自行消去,日后就再无护道人了。”
“应期届满不失?”洛逍遥但有惊疑。
智苦望着若有所思的洛逍遥,“小居士自有福泽,除老僧之外,天下间无人可使小居士寿元未满而殒。”
“那应期多长?”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智苦合什道“有二十四年之数。”
洛逍遥心念一动,“我若地魂有失,福泽想是也会削弱,和尚你就不怕这二十四年内生了变数?”
“若有变数,十二年内不失也可。”
“这是为何?”洛逍遥心下大奇,但知自己若在劫期未满身亡,天道就会察觉,日后还会使佛劫重生,却是不明白何以智苦只说十二年便可。
智苦一笑,“人心愿念不仅响与天气,也会传与地灵,天地阴阳呼应方能成事。十二年之中,小居士被剥离地魂,地灵之力是会消减,届时虽然与天气相应,但阴阳失衡,劫道源头的吸力至多只有五成,再聚拢成道至少须四、五甲子之后。”
洛逍遥若毫无损伤,应劫帝王先失,天道是会立马使这龙脉再生一位新的应劫帝王。但若此下有失,本来要经两甲子吸收才能聚拢成道、在吸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却是要过两三百年才可。
“但最重要一点是过了十二年,散去的怨气因地支一轮数满,会与其遁入的地脉阴阳之气融合,是会将怨气转嫁别处,而非全部降难在佛门之上。”
“只要怨气有地方应事化解,本就是平人心怨恨,天道至公,也是认可佛劫怨气削减。经过四五甲子之后,真正剩下的佛劫怨气便为不多,绝无可能再聚成道,但以星星点点之力,至多祸及一两个寺院而已。”
若是无有‘易气金诀’,使怨气遁入与龙脉毫不相干的地脉中,智苦所图却也难成。洛逍遥但想天意如此,心下不由得暗自一叹,望着地上置着一碗已是冰冷的小米粥片刻,却是伸手端起,拾起竹筷,不一会儿便是将一碗米粥喝完。
待又吃了一颗野果之后,望向一脸笑意的智苦,“和尚你将我掳回六七日,为何还不下手?劫道化散是不是会使青龙山地动山摇,届时怕惊动了家师?”
“小居士所料不差,令师一众此下正守望在这青龙山中。”智苦笑了一笑,“不过主要原因非在此处,只是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洛逍遥惊疑之下,心念急转,“是与和尚你所寻的替代之人有关?”
“善哉、善哉,正如小居士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