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娃子,你别急,一会便是城门开了你没归,我们也会帮着你妹推车的,小娃你放心,且只管去。”
被误会的宋兴林脸一黑,脖子一扬,在意的点居然是,“这位大伯,她不是我妹,她是我堂客!”
这傲娇显摆的语气,惹得好心的众人一僵。
不过大家随即就反应过来,当场就哈哈哈哈的大笑起来。
那位大伯还连连歉意的点头颔,“哦哦哦,是我的错,是我的错!难怪的看你们这么亲香,感情不是妹妹,是堂客呀!哈哈哈,你小子不错,小小年纪,竟是比我们这些大老爷们都强,这么小就讨堂客了,不错,不错。”
面对接连的哄笑打,宋兴林完全没有不好意思的模样不说,竟还客气的朝着大家拱手。
于苏就……好尴尬。
目送那家伙远去,听着身边善意的笑声,于苏叹气。
男人啊,不管多大,其实都好幼稚的对吧?
------题外话------
哎呦不行了,我现,我越来越起名废,每个章节起名字好难哦,伤脑筋,以后干脆不起名了行不行?
第九十四章城门榜亭通缉令
通阳县下辖十三个乡镇,可想而知,便是通阳地处偏远,跑商不多,可平日里十三个乡镇的百姓偶尔要进城来买卖办事,县城自然热闹。
好多路途远的百姓起早赶路,为了赶时间售卖手里的东西,大多的人都是趁着城门开之时早早守候,赶在城门关前忙忙出城,再加之通阳依山傍水,只通南北两门,每日里排队等候进城的人很是不少。
俗话说的好,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有人就会有市场,这不,既然每日清晨都有人在城门外聚集等候进出,自然而然的,城门楼口,位于最是集中人流的榜亭一侧,久而久之就汇集了各色小摊小贩。
馄饨、炸糕、包子、米饺、卖茶、甚至是沽酒,样样都有,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早市小市场。
安顿好于苏,宋兴林快步往这个热闹如小市的地方来,也是巧了,经过榜亭的时候,紧闭的城门吱呀一声竟打开来。
宋兴林急急顿住脚步扫了一眼,只见里头涌出来两队手持红缨长矛的兵丁,迅的沿着城门口两侧站立。
宋兴林心里就有些急,毕竟他也来过通阳许多次,也早早在此等候过许多回,这样的场景情况自己并不陌生。
待会子等兵丁站定,里头会抬出一张书案台放置于城门进口的右侧,那里会坐镇一位城门官守正大人核验户贴路引。
而这些个事情拢共也花费不了多少功夫,一会待到城门官坐定,入城核验就开始了,自己得抓紧时间快一点赶回去。
才想着,宋兴林抬脚欲走之际,忽的,敞开的门洞内,城门官不见,却突然从里头出来了三个衙役?而且他们一边走,其中一衙役还不停的鸣着手里的锣?
宋兴林奇怪,当即停住脚步。
只见三名衙役鸣锣开道,穿行过兵丁把手的主道,不消一会就来到离着自己并不远,几乎可以说是近在咫尺的……榜亭。
这是怎么回事?
身边的人不由交头接耳,纷纷议论开来。
“哎哎,难不成是县里又有什么大事生?”
“还是说我们上任的知县大老爷,终于要官上任三把火,要出什么政策啦?”
“哎呀不急不急,没见着那衙役都在张榜了么?我们挤到前头榜亭看看便知。”
“对对对,赶紧的,哥几个,我们都去瞧瞧去。”
哄哄闹闹中,宋兴林就现,身边的人全都一窝蜂的往前头榜亭挤,全都涌过去看热闹去了,竟是连队都顾不上排了。
宋兴林望了眼榜亭周围密密匝匝的人啧啧两声,倒也不是不好奇,只是吧,这老多的人,挤得要命不说,自家堂客还叮嘱自己早些回去呢,自己也不放心留她一个在那排队,车上毕竟还有个大家伙呢。
想到此,宋兴林并未去那边凑热闹,甚至都没工夫分心给那边的榜亭一眼,直接穿过人流往小摊小贩们那边去。
快步离开的宋兴林,自然也就没有听见榜亭下头,张贴完的衙役说了些什么,毕竟人太多,声音也太过嘈杂;
自然而然的,没有留心分神的他,自然也就没有看到,三个衙役身后,榜亭中央刚刚张贴好的通缉协查令上,两个孩子的通缉画像。
却说宋兴林,想着汤汤水水吃着不方便,馄饨,米粉,碱水面等这类吃食他并未选择。
想着一会进城卖了大老虎得了钱,自己定然是要带着堂客去酒楼吃顿好的,眼下嘛,先垫一垫肚子就成,他便选了现买现有的包子。
考虑到自己的饭量,宋兴林掏了十个大钱,两文的肉包买了两个,剩下的全买了一文钱一个地皮菜馅的素包子。
捧着八个热滚滚的包子穿过依旧拥挤的人流,赶着回的宋兴林,瞧也没瞧身后的榜亭一眼,回到于苏身边的时候,排着的队伍已经开始慢慢行进。
宋兴林两步窜回到于苏身边,一来急忙就把手里两个单独包的肉包往于苏怀里一塞,口中连连催促,“鱼鱼你快点吃。”
他自己则是把叼了个素馅包子,另外剩下的五个麻溜塞背篓里,两手拉着地排车的扶手就动了起来。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1t;)
&1t;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