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宏觉得爸爸的推销太不给力,恨不得亲自上阵巧舌如簧,晚上还缠着爸爸练习口才呢。唐民益哭笑不得,让他不用瞎操心,时间还长着呢,姜太公钓鱼,愿者自会上钩。到戳印,怨不得我们要跑出去做喽。其实谁不想自己家乡好?环境太差逼人跑啊!”这顺口溜都编起来了,民间智慧挺带劲儿嘛。唐青宏也不再觉得这位大伯讨厌了,小商人个体户的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外人只看到他们赚大钱了,没看到他们东奔西跑、四处推销的辛苦,还有人家刚才说的那些困难和歧视,是这个年代甚至后面的年代都真实存在的。两父子就这么等着、谈着,到了第三天才遇到比较特殊的商人。对方是一位港商,普通话说得极不标准,时不时蹦出夹杂英语的粤语来,唐民益跟他沟通得有点费劲。唐青宏倒完全听得懂,上辈子别的不行,来往的商人那是相当多,港商们那种混乱口音早听习惯了。于是他自告奋勇,在爸爸和这位商人之间做起了小翻译,爸爸有点吃惊地问他,“你在哪学的呢?”他心里一咯噔,脸都僵了,还好想起丁宇祖籍广省,又把这事摊在丁老师头上了。爸爸没有多问,看来是信了,把注意力都放在谈事上。这个港商姓方,头发都白一半了,穿得还挺摩登,看着就是个思想解放得很彻底的老同志。跟唐民益父子交谈也一直带着笑,但在看山货样品时眼神异常精明,问的问题也全都切中要害,肯定不是什么有钱乱花的主。唐民益耐心解答了对方的所有问题,尤其在交通、政策、持续供货量等方面,还把人工培育各个菌种的资料拿给对方过目。方先生仔细看过之后,脸上显露出极大的兴趣,询问唐民益,如果他愿意去云沟镇投资,与政府合作办厂,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优惠条件。唐民益表情非常的稳,并没有露出惊喜之色,还是跟之前一样不骄不躁,“您如果有初步意向,那我们先把意向书签下来,您这边派人去云沟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边看边谈。对于您来说,这是一项长远投资;对整个云沟镇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我在这里先强调一点,政府和民众最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工培育项目,能给的优惠政策也会比较多;如果您只是办厂收购包装现有的野生山货,政府能给的优惠政策会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