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二,数千大食守军趁着大风雪前夜,抢了城中的马匹,把马什哈德留给波斯仆从军守卫,自己则往拉伊的方向逃之夭夭。
这些波斯仆从军虽然有两万,但不过是些二鬼子,大食人一走,他们哪还镇得住场子,大食人前脚刚走,城内的内应后脚就把消息传了出去。
张贤太立刻命万余甲士猛攻马什哈德西南边的小门,波斯仆从军眼见汉军攻势凶猛,大批大批的成建制投降。
张贤太进城之后没有休息,立刻命崔翰率三千精骑循着脚印追击。
大食军没想到汉军来的这么快,惊慌之下几次拦截都被击败,始终无法甩掉崔翰,被崔翰撵着脚后跟狂追七百多里,若不是天降大雪,他们一定会全军覆没的。
张贤瑀知道前方近战顺利之后,也在不停的通过研判,调整自己的方案。
这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原本的兵源,很大一部分是从呼罗珊等地招募的。
这也是大食人一贯的作风,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往往是从远离政治中心的地区招募,用奴隶军的方式运作,甚至到了后世,沙特等国还是靠巴巴羊的军队当雇佣兵。
等到阿拔斯王朝哈里失去权力,各地诸侯轮番进入巴格达后,从呼罗珊地区征兵的习惯就开始被削弱。
这些大食诸侯们用来替代奴隶军的队伍,往往就是自己的部族的族人,所以生存于靠近高加索地区的德莱木人和库尔德人等,才开始不断崛起。
认识到布韦希王朝并不能立刻从庞大的人口中动员出足够的军队以后,张贤瑀立刻决定快冲快打,一定要在布韦希王朝动员出全部力量之前,进军到拉伊附近。
因此,十一月十七,周军主力三万余人并民夫五六万,就从木鹿城出,进入了马什哈德。
随后在马什哈德停留不过十天,又冒着大雪全军向西,目的是距离德黑兰仅有四百里的塞姆南。
塞姆南位于厄尔布尔士山南麓,附近的小平原是非常肥沃农耕区,多产粮食水果等。
它不但是拉伊(德黑兰)的东南门户,还是拉伊城的主要生产物资供应区。
更重要的是,塞姆南山区有几个非常大的天然硫磺矿产区。
之前这玩意在波斯人眼中用处不大,但是对于周军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硫磺可以用来制作火药。
经过十年的展,张周的火炮技术愈成熟,已经有历史上十五世纪左右的水准了。
不但有数千斤的重炮,还有很多中型可以放在马车上快机动的轻型火炮。
更有大量重量只有几十斤,可以灵活操作,近似后世九节炮和大抬杆枪的,这种介于火炮和火枪之间的轻型火器。
当然,目前的火器数量并未广泛应用,主要是钢铁和火药的生产能力跟不上,张周现在正经历大展时期,到处都要用钱。
再加上全国保有的数十万套铁甲,已经足够震慑四方,在铁甲、精骑这一波军事优势消失之前,不能急着将枪炮完全推上历史舞台,因为那样反而会削弱自己的战争优势。
子弹面前人人平等,一个穿三层甲的汉家武士,不会比一个只穿单衣的蛮人防御力好多少。
是以虽然火器开始快展,但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张贤瑀这里还没有火器队伍。
不过他担任枢密副使的时候,是跟着父亲张鉊见识过的,知道火器的厉害,他没有但可以向父亲请求。
现在把这些硫矿开采、提炼出来,进军巴格达的时候,用得着。
十二月十一,周军三万五千大军冒着纷飞的雪花,开始围攻塞姆南城,虽然没有火炮,但是棺材爆破的老本事还是没忘。
张贤瑀亲自领兵猛攻七八日,打的城中守军筋疲力尽,张贤太领着万余精骑又连续两次击败拉伊(德黑兰)方向来的援军,使城中陷入了绝望之中。
就在这种疲惫又绝望的交杂中,张贤瑀遣死士扛着数十个装满火药的小棺材,在黎明冒险冲到城下。
随后在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塞姆南城城墙直接被炸塌了一截,等候多时的汉军甲士一拥而入。
。。。
绍明三年,公元962年,十二月二十一,张贤瑀进入了大食人被肃清一空的塞姆南城。
这位大王周围,都是狂热的汉军低级军官,不少人已经在兴奋的谈论这么富庶的地方,能够封出多少个封臣,那些被俘虏的金菩萨蛮多么够劲了。
且不单是低级军官这么狂热,张贤瑀身边几十米内的中高级军官都很兴奋,他们不断向张贤瑀请命,希望能作为先锋,现在趁着风雪来个奇袭拉伊。
而在这种狂热的气氛中,张贤瑀保持了足够的冷静。
因为塞姆南距离马什哈德,已经足足有一千里之遥,跟东京开封府到长安的距离差不多了。
于是张贤瑀坚决制止了麾下兵将的冒进,开始一边加固塞姆南城囤积物资,一边建立可靠的后勤补给线。
另外还大肆宣扬,汉军是来让曼苏尔进入巴格达去恢复波斯王国的,以此拉拢波斯人。
而直到了这时候,呼罗珊被完全攻陷,汉军兵临拉伊的消息,才传到了巴格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