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朱由检把全能科学家宋应星找来,与他促膝长谈,几乎成为知己,可是在朱由检登基之后,却并没有给他封官。
主要就是因为此时宋应星正在忙着吸收先进的现代机械知识,并且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实践性的东西,就是纺织业的这三种利器。
新式纺纱机,几十个锭子一起工作,效率比之江南最达的纺织机,还要高上六七倍。
新式织布机,更是可以快地把纱线变成布。
脚踏式缝纫机,一个人一天就可以制出四五件成衣,而利用流水线型作业,一百人一天完成上万套衣服的制作根本不是问题。
这段时间,他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这些东西加工出来,而是如何把它们高效率地加工出来。
经过整改优化,萧升也参与其中提出了几点意见,而后到现在,终于落成。
“应星纺织机械加工厂”
加工厂共计员工两千六百八十四人,每天可产出纺纱机8o台,织布机22o台,缝纫机3oo台。
纺纱机体积最大,织布机次之,缝纫机再次之。
机械加工厂成立,萧升占据全额股份,宋应星担任厂长,三种机械每销售一台,会给他一部分抽成,不只是他,还有那些参与研的工匠,都得到了一笔丰厚的报酬。
他们可是大明现如今极少的机械师,是未来工业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作这些机械的限制主要还是在一些现代的零件供应上。
一些东西,虽然大明也可以加工出来,但是精度不够,这个今后可以依靠拆解现代机械过来使用实现自给自足。
但还有一些东西,是目前大明极度缺失的化工业的产品,只能依靠萧升从现代采购了。
这些东西,萧升一般就会交给自己的专职司机兼助理卢勤去采买。
就是搬运还需要他亲自动手。
这些机械制作出来并不是目的,最后的衣服才是根本。
第一家集成式大型纺织工厂在京城外面建立起来,承包这个工厂的建造的,正是之前的“煌夏建筑商会”。
这个商会不仅仅是一个表面上的工匠组织那么简单,实际上,萧升利用它聚拢了大批的流民,直接打击了京城之内的那些小偷盗贼。
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京城之内最大的灰色势力,从乞丐到小商贩,都是商会成员,眼线比锦衣卫还要多。
十二个建筑队,目前每一个建筑队下面都有四百多人,单是建筑工人,就过了五千人。
加上下层临时工,也就是那些被收拢的“京师低层闲散人员”,可以直接影响的人数直接突破一万。
搏一搏,没准可以去皇宫里龙椅上坐一坐。
煌夏建筑商会是第一家利用水泥进行工程建设的企业,而应星机械加工厂就是他们承接的第一个项目。
煌夏建筑商会会长,总工程师廖子栋廖师傅原本是一个士子,后落第不试,专心研究家传的泥瓦匠工作,现如今四十多岁,已经参与建造过多个大型园林等复杂的建筑。
廖子栋在获得水泥这种建筑材料之后,激动了一天,晚上都没有能够睡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