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约弱冠,长得倒是身高体健人模人样,只是心浮气躁,喜或不喜全摆在一张脸上,让人一眼就能瞧穿个底。见到他,赵勉道,&ldo;再休息一天,明日总算能进京了。&rdo;虽已是尽力压着怨气了,但无意中还是透露了些苦闷出来。这位太子爷的心思顾相檀能明白,宫中好好的福享不了,跑去那劳什子的偏远地方接人,跋山涉水吃尽了苦头,怕若不是宗政帝亲自下的旨意,非他不可,他才不愿走这一遭呢。当然,赵勉这一路对待顾相檀的态度也自表达了其心意。不过就是一个还没出家的小和尚,前呼后拥八抬大轿的去请,也没见有什么厉害之处,父皇这走之前的殷殷托嘱反复叮咛未免显得有些可笑了,就算是灵佛尊崇,但他可是大邺太子之身,屈尊降贵,也不见对方感激涕霖,实在是太煞他的面子,而且自己可是牢牢记着相国寺门前那些和尚给他的下马威,等到了京里,看怎么教训他们!赵勉一边想着,一边摔袖先进了门。而顾相檀则同观正禅师慢慢随后,观正示意顾相檀跟他进屋。待到房中只有二人后,观正道,&ldo;醒之,明日进京,你且小心提神,皇上面前……切莫多言。&rdo;他到底怕顾相檀年轻气盛,又刚历经丧亲之痛,必是怨愤难消,恐出急言,或让皇帝帮忙彻查真凶。&ldo;京中形势不明,敌我难分,你身负大业,在未搞清楚事态前,必要慎之又慎,以免被有心人利用了去。&rdo;观正所言句句要害,顾相檀自然知晓,也有自己的计较,只是在禅师面前他还是要有一个了解事态的过程,要不然进了京可没法动作。于是顾相檀惶惶问道,&ldo;何人要利用我们?&rdo;观正思量片刻,还是选择对顾相檀直言,他简略说了当年宗政帝登基之事,又道,&ldo;三王那时失了先机也失了王位,但他并未放弃,十年过去,羽翼已丰,现如今一半兵权在手,独缺民心助力,你说,他最盼望谁来呢?&rdo;顾相檀茫然,&ldo;我吗?&rdo;观正点了点头,&ldo;而宗政帝又怎会任其放肆?所以,你此次入京,明面上为父母奔丧,实则他们必然要想法子留你,至于是吉是祸,并未可知。所以我等该速去速回,自保为上。&rdo;顾相檀却紧皱起眉,&ldo;那爹娘之死又同其有何干系?是何人所为?&rdo;观正知道这是顾相檀最大的心结,现下劝他放下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摇头道,&ldo;小僧不知,只是你当听你师傅的话,哪怕要追其缘由,也该从长计议。&rdo;顾相檀垂下头,沉默片刻,微微颔首。得他答复观正显是放下了心,又告诫了两句这才把顾相檀送回了房。当晚,顾相檀坐在榻上,默默摩挲着手腕上的紫玉珠串,脸上神色明灭难辨。上一世,他在沿途便已立下要为父母报仇雪恨的豪言,于是自进京之日起就机关算尽,步步为营,誓要那些人血债血偿,如今再到此时,顾相檀却有了更多的顾忌和犹豫,他怕重蹈覆辙,更怕殃及池鱼。但是,若真就此罢手,顾相檀也不会愿意,我不害人,人却要来害我,坐以待毙可不是顾相檀重活一遭的目的。既已失去的那便追回不得,可还未失去的、本就该得的,顾相檀就需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才是。好比渊清。又好比,原该属于渊清的那个位置……☆、进宫隔日,顾相檀入京。因怕节外生枝,故路上一行人都极尽低调,并未引起多大关注,也没多少人知晓他们身份,直到进了城才摆开阵势,而城中百姓早已听闻灵佛将至,早早就沿街等待。轿辇抵达后一路行过,众人皆铺胸纳地磕头礼拜,虔诚之态甚至比之皇帝出行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看得骑于马上的赵勉心里又是讶然又不是滋味。而苏息和安隐也被这阵仗有些吓到了,他们只知自家公子出身尊贵,却不知竟能受万人屈膝朝拜至此地步。再看顾相檀,任外界山呼海啸肘行膝步,他自端坐轿中不动如山,实在了不得。但其实,顾相檀自然不似表面所见那般平静,自重活一遭不过月余,兜转一圈又回到了这个伤心地,且一切还未发生,一切皆可挽回,心内嗟叹澎湃激荡涌动难以为外人所言,只紧握袖中佛串,一遍遍默念心经,让自己不至失态。又行过半个时辰,渐渐才将人群的躁动之声抛在身后,进了皇城。顾相檀听着沿途每过一道宫门都有小太监尖细的唱喏声,手中的佛珠也越转越快,直到到了乾坤殿外,轿辇终于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