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了回来:“再过些时日,就该考虑让你出阁讲学的事宜,这是作为皇太子的殊荣,你要好好珍惜。”
“儿臣一定不会辜负汗阿玛的期望。”
不一会儿工夫,刚才还坐在哪里的胤祐已经头一歪,倒了下去,小小的身子侧躺在垫子上,双手仍然捧着那个苹果。
渐渐地,合上眼睛,真的睡了过去。
康熙抬了抬下巴,让一旁的梁九功去把他的苹果拿走。
梁九功轻手轻脚的靠近,又小心翼翼的弯下腰,最后缓缓伸出手,刚一碰到那个苹果,胤祐立刻睁开眼,奶声奶气的嚷嚷:“别动,我正在吃呢。”
吓得梁九功立刻收回手,转头去看皇上,康熙挥了挥手,让他回去站着。
这边父子俩又聊了些别的,过了一会儿,康熙又想起来,他还有个儿子正趴在垫子上酣睡,赶紧让梁九功拿条毯子给胤祐盖上,生怕他又着凉了。
梁九功给小家伙盖上毯子的时候,发现他手里还捧着那个苹果,这可不好盖,梁九功又伸出手,再次尝试从他手里把苹果拿过来。
这一次,他的手碰到了苹果,胤祐却没有醒,他心下大喜,想着这次总可以成功拿到苹果,哪知道刚要往外拿,胤祐又开始含含糊糊的嚷嚷:“我还要吃,我还要吃……我,我好想……睡着了。”
坐在一旁的太子快要笑死了,这小团子明明眼睛都没有睁开,在睡梦中却还忘不了那一口吃的,这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最后梁九功实在没辙,为难的看向康熙:“皇上,您看,这……”
康熙站起来,让他一边儿呆着去。自己左右看看,从果盘中挑了颗枣,然后一把拖过胤祐手里那个,在熊孩子刚要瘪嘴的时候,又把枣塞进他手里。
于是,那一声哭喊就这样被堵在了喉咙里,没发出来,胤祐翻了个身,自己裹上毯子,又睡了。
梁九功立马弯腰,压低了嗓音喊了声“皇上英明”,语气不带一丝阿谀奉承,完完全全发自肺腑。
行宫就快要到了,说了这一下午的话,还跟熊孩子斗智斗勇,康熙也有些乏,斜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太子也拿过垫,在胤祐身边躺下来,和他头挨着头小憩,
父子三人睡姿高度一致。
越是靠近蒙古草原,气温就越低。胤祐被太子抱下马车的时候仍然裹着毯子,生怕被草原上的风一吹,冻着他。
皇贵妃赶紧让李熹去把孩子抱过来,摸了摸他的小脸,小家伙睡着了也能感受到额娘的气息,主动凑上前,在她的掌心蹭了蹭。
康熙陪同皇太后先进行宫,一众妃嫔、皇子、公主跟在后面。
这里的行宫更小,条件更差,只能住得下皇上一大家子,其他人须在附近扎起营帐。
于是,当胤祐睡醒之后,胤祚立刻拉着他往外走。
胤祐迷迷糊糊地也不知道六哥这是要带自己去哪儿,李熹赶紧拿了披风追出来给他系
好:“小祖宗,您要是在这儿病倒了,回去老祖宗非打死奴婢不可。”
“不会的,乌库玛嬷可疼你了。”
李熹替他整理了一番衣袍:“这你都知道。”
“当然!上回我还听她说,过两年你该出宫嫁人了,她要给你挑个好的。”
李熹没想到他忽然说起这个,人家虽然二十三四了,那也还是个大姑娘,羞得脸都红了:“哟!当初谁说让奴婢不要嫁人,奴婢老了,他来照顾。”
“我说的!”胤祐理直气壮地扬了扬下巴,“所以当时我就告诉乌库玛嬷,熹姑姑不嫁人,要一直陪着我。”
“……”
李熹最后给他整理了一下帽子的系带:“奴婢可真是谢谢主子了。”
“我答应你的就一定会办到。”
一旁的胤祚都急死了,拽了一把胤祐:“哎呀,别说了,快走吧!”
等他俩急急忙忙跑出去,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八阿哥,还有三位公主,以及裕亲王府和恭亲王府的几位世子公主都到齐了。
一群孩子站在门口往外张望,不知何时,行宫外面已经搭起了不计其数的营帐,一眼望不到头,最远的地方仍然有士兵在搭建帐篷。
胤祐跟着哥哥姐姐走出行宫,大家往周围看了看,发现围绕着行宫全都是营帐,前面是大的,后面的越来越小,呈放射状向远处延伸,每一顶帐篷前面都插着一面旗帜,代表他们所属的八旗之一。
这样的场面大阿哥和
太子已经见过好几回,但对于这些不满十岁的孩子都是第一次见。
眼前这一幕足够震撼,胤祐心里对于狩猎又有了新的期待。
于是在期待中终于等来了九月九日这一天,胤祐难得起了个大早,挑选了半天要穿的衣裳,催促李熹为自己穿戴整齐。
兴冲冲的跑去找皇贵妃:“额娘额娘,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呀?”
皇贵妃问:“去哪里?”
“打猎呀!”
“噢,忘了跟你说,草原风大,阿玛担心你们着凉,让年纪小的阿哥公主今日呆在行宫。”
胤祐当场石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