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帝王,名叫玄烨,他八岁登基,十四岁擒权臣……”
她把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故事大概说了一遍,“最后,雍正帝虽顺利登基,但他那些兄弟,赐死的赐死,圈禁的圈禁。且终其一生,都有人质疑他得位不正。”
李治听后若有所思,“这位康熙帝,也算是个英明帝王,早早就立了太子,还是元后嫡子,亲自抚育培养,却仍然没有逃过父子兄弟相残的悲剧。”
难道身在皇室、生为皇子,就必须要像瓮中的毒虫一样,互相啃咬厮杀,斗得你死我活,直到决出最后的、唯一的胜利者?
“所以,雍正帝正是有感于夺嫡的惨烈,想个了办法,那就是秘密立储。”
“秘密…立储?”
所谓秘密立储制度,是由雍正帝创立的。
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密封在锦匣内。一份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
听了这番话,李治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
自周朝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以来,数千年来历朝历代大都延续了这套礼法,即“立长”;
当然,也有少数挑战这套制度的,认为至尊之位当以能者居之,即“立贤”;
立长与立贤之争,贯穿了历朝历代。
立长是先立嫡,再立长,好处是嫡庶长幼一目了然,免去无谓争斗。坏处是不辨贤愚,代表人物就是晋惠帝那样的大傻子;
立贤的好处,是可以让更有能力的人问鼎天下。坏处是贤与不贤容易伪装,比如隋炀帝杨广,做王爷时表现得有多么仁爱孝悌,当天子后就有多么荒淫无道。
不管是立长还是立贤,优点和缺点都同样明显。
再观当今,李治本无嫡子,长子也已被废,剩下的皇子们都是非嫡非长,太子要立谁?
立贤?那什么是贤?
忠孝仁爱是贤?才识过人是贤?还是聪明谋略是贤?
所谓的“贤”从没有标准和定义,这也代表着不管立谁都有争议,剩下的皇子都不会服气。
这也是为什么朝堂上立后之声不绝于耳的原因。
只有立下继后,确定了嫡庶名分,接下来才能顺利成章立皇后之子为太子,断了其他人的念想。
这本是代价最小,最为省心省力的办法。
因为两人之前达成过共识,李治不愿勉强小小,这才力排众议,三年来坚持不立后不立储。
但是今日,萧筱关于“秘密立储”的这番话,倒是给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是啊,无论立长还是立贤,都不得不顾及礼法和朝廷百官们的想法。
还要防着兄弟阋墙,太子坐大。并不能确保皇位的平稳过渡。
可若是秘密立储,则代表皇帝可以全权掌控,将储君的择选牢牢控制在皇权之下。
所有皇子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他可以慢慢观察、考验、比较,等选到自己中意的继承人后,再暗中栽培,悉心教导。
念及此处,李治不可避免地心动了。
喜欢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请大家收藏穿越大唐之萧淑妃保命日常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