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正值逢九的大朝会,整个朝堂热闹地如同菜市场。
李治刚刚坐定,监察御史韦思谦就当起了先锋“启禀陛下,昨日礼部放榜,数百举子质疑科举不公,礼部不仅没有出面解释,反而粗暴驱赶,险些酿出血案。臣要弹劾礼部侍郎卢轻舟,恣意不公,招致民意汹汹!”
卢轻舟连忙出来自辩“回陛下,昨天明明是那些落第举子不甘榜上无名,才故意闹事,还弄污了黄榜。若不对他们强硬一些,朝廷威严何在?”
李治淡淡道“昨日上百举子聚集在宫门之外,控诉科举舞弊。朕派出心腹中官,好生安抚了一番,才让他们暂且回去。但此事如今物议沸腾,势必要有个说法,诸卿如何看呢?”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出列道“陛下,臣赞同卢侍郎所言,必须对带头闹事的举子严加惩处,才能让他们明白,朝廷威严,不可亵渎!”
大理寺卿唐临却道“陛下,臣今早上朝途中,接到了举子们递来的诉状,请圣上过目。”
李治让人将诉状呈了上来,“念!”
“朝廷开科取士,原为遴选真才,以备任使,关系最重,岂容做弊坏法!今有郑氏子……”
声音在殿中回荡,不得不说,这篇诉状内容详实,文采斐然,更难得是锋芒毕露,毫不避讳作伪。
李治坐在上,视线扫过底下群臣,许多人的脸色精彩纷呈,让他心头快意。
念罢,他才道“礼部,诉状所言,可有其事?”
卢轻舟连忙跪下,指天誓日一般。“陛下,绝无作假包庇之事!科举名次,都是请各位宰相,以及陛下过目了的。”
“那按你的意思,这都是宰相们和朕的不是了?”李治微微前倾,声音有些讽刺。
“今科的状元郑琅,可是你拍着胸脯说,是状元之才,社稷栋梁。若他果然真才实学,怎会招致众人不服,甚至怀疑科举之公正?”
韦思谦适时进言“陛下,臣提议废去郑氏子的状元之位!”
“不可!”于志宁连忙阻止,“科举乃国之大事,如今已经张榜公告天下,怎可朝令夕改?若因举子闹事就妥协,不仅有损朝廷威望,更会助长此等不良之风。”
“左仆射也说科举是大事,对十年寒窗的学子们来说更是意义非凡,若有人走捷径而获利,对其他人来说何其不公。依臣所见,不仅郑琅的状元该废去,及第名单上的所有人都该重新检视!”
“韦御史此言好生无理!”
长孙无忌终于开口了,“陛下,依臣看来,大多数举子都是被人挑唆,只有将带头的几人重罚一番,才能杀鸡儆猴,让他们知难而退。”
张行成立刻反对“先帝在时,最重虚怀纳谏,从不因言获罪。这次举子闹事,皆因怀疑科举不公,当务之急,不是应当处罚哪一方,而是彻查其中有无舞弊之举,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李治颔,“张侍中说的极是。那便好好查,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由你们三司主导,从头到尾彻查一番!若真有人敢将科举当成私相授受的工具,朕必严惩不贷!”
“喏。”
卢轻舟面色极为难看,于志宁等人还想再反对,却听殿外有侍卫禀告“启禀陛下,朱雀门外又有大批举子聚集,约有数百人之多!”
接下来几天,这些举子天天都来堵宫门,他们可能有军师支招,从不闹事,只往朱雀门外席地而坐,颇有静坐示威的势头。
朝廷百官上朝下朝时,看着门口静坐的举子,也是心情复杂。
而在各大茶楼酒肆,关于科举舞弊的流言已不知换过多少版本了。
这头酒客还在信誓旦旦,“我听人说,亲眼看见礼部卢侍郎和郑家阿郎相谈甚欢,还将考题都提前泄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