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子哥,这里是四十九,我都数好了,你收着。”何雨柱递过来一卷钱。
颜明接过来,数也没数就揣进了兜里。凭着对何雨柱的了解,应该相信他。
收好钱,颜明才问些傻柱今天的情况。
“今天还顺利吧?”
“可顺了,我就小声吆喝了一声‘猪肉’,就让买肉的人给围上了。一开始有点儿忙不过来,我还心急怕跑了主顾,后来才明白过来,咱根本就不愁买主,想买的人,撵都撵不走。一直到我卖完,还有好多人后悔来晚了。临走的时候,他们还打听我下次什么时候去。”
“开张大吉。明天歇一天,后天换个地儿再卖。咱得低调些,别让人给盯上喽。”
“知道了,那我回家再睡一会去。”
“去吧,天亮了还得去上班。”
颜明看着何雨柱的背影,不由地笑了一下。这个傻小子,现在对自己真算得上是言听计从。但愿能一点一点地改变他,别再喜欢院里那个白莲花寡妇了。找个一手的大姑娘结婚,两人生几个孩子,过自己的幸福小日子多好。
学你爹给别人养孩子,最后是一无所有,何苦来着。
兄弟,你今天给我忠诚,我明天还你幸福。
原来多傻实诚的一个孩子,硬是让自己给带歪了,搞起了投机倒把,颜明想着都感觉自己有成就感。
清早颜明和何雨柱又是一起走着去上班。
“柱子,咱们天天这么腿着多累,我想多挣点钱,买辆自行车。”
“那可感情好,可是这自行车票咱可弄不来。”
“想想办法,总能买到车的。”
“没有票,还能有什么办法?”
“你说你是想要新车还是旧车吧。”
“当然想要辆新车了,骑着崭新的车子多招人眼。”
“新车好办,咱多跑几个地方,买零件自己攒出来不就行了。”
“可我没这手艺。”
“你不会,我可会,忘了我是干机修的啦。钳、焊、铣、车、冲,我哪一样不会。”
“对啊。那我要是想要旧车,你有什么办法?”傻柱想搞个明白,颜明还有什么办法。
“柱子,你可真不是一般的傻,脑子呢?信托商店白开的?”
“嘿嘿嘿……,我还真没往这边想。天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做饭了,真没想起来信托商店这个地方。”何雨柱自己都想笑话自己。
“明子哥,那我就攒钱了,你可带着我去买零件。”
“行,你骑个新车也好,方便找个女朋友。人家小姑娘一看你骑辆新自行车,那看你的两只大眼睛,不得‘扑灵灵’往外冒光。赶明儿个,你再做几身新衣裳,那小姑娘不得往你身上扑。”
何雨柱听了颜明的话,脸上有点儿热。毕竟还年轻,说是二十,还得过个把月才二十周岁呢,提起女人来有点磨不开。同时他也很向往,脑子里不时脑补着小姑娘扑向他的画面。不过有两个小姑娘,长相挺像秦淮茹。
颜明今天很忙,一车间里的车床坏了两台,一台是贾东旭操作的,另一台是贾东旭车位旁边的车床,也是贾东旭借人家车床用坏的。
易中海作为一个八级工,还是有一点儿维修经验的,可是车床坏在精度不够,他试了几次后,也没有办法。只得报车间主任,再报机修班。
机修班里的人都去保养了,就剩下杨师傅和颜明一起保养着备用零件。接到内部通知,爷俩不敢怠慢,带上工具包就去了一车间。
“怎么回事?这两台车床不是上个星期才保养过嘛,怎么说坏就都坏了?”杨师傅看到工人不爱惜机器,很痛心,说话难免不好听。
厂里的老师傅们都知道杨师傅的脾气,全厂的机器都是他孩子一样。看到他着急,大家也不会顶撞他。可是贾东旭这个愣头青,自从年中评上三级工,他就更加飘了。
“怎么着,这机器还不带坏的,人还有生病的时候呢。”贾东旭小声嘀咕了这么一句。
“你给我闭嘴。”站在他身边的易中海立即喝斥这个不省心的徒弟。
“我说的是实话,怎么,还不让人说啦。”
“闭嘴。”
看到易中海真生气了,贾东旭只得闭上他那张臭嘴。
﹍﹍﹍﹍﹍﹍﹍﹍﹍﹍﹍﹍﹍﹍﹍﹍﹍﹍﹍﹍﹍﹍﹍﹍﹍﹍﹍
作者查了一些资料,在北京,57年根本没有自行车票一说。有的只是自行车脱销,人们需要排队购买。
到了57年1o月初,北京出现了市民深夜排队购买自行车的景象,一些不法商贩趁机套购倒卖牟利。因此,北京推出凭证登记供应的办法。
经营自行车的商店,每个季度办理一次登记手续,登记日期提前三天贴布告公布,出售数量以当季度能够得到的货物为限,额满为止。
购买自行车的个人需要携带所在单位的介绍信到商店登记,每人限登记自行车一辆。商店到货后,依次通知登记人交款取货。
作者已经无法查出自行车票最早出现的时间,猜想应该在58年至59年间。
因为小说内容的需要,以及写作过程中反复更改,最后实在无力自圆其说,故作者将自行车票提前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望广大读者朋友们原谅作者的无能。
喜欢活在四合院带着傻柱一起飞请大家收藏活在四合院带着傻柱一起飞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