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之后,念儿登基为帝,百官朝贺,就在她登基之后没几日太医便诊断出她怀有身孕了,朝堂内外一片喜气洋洋,都期望着女皇这次能够一举得男。
八个月时,女皇早产,不负众望,终是诞下了一位皇子,取名项政,于是,在礼部的主持之下,女皇将这个孩子入嗣到明帝膝下,作为他的皇长孙,被立为皇太子。
女皇十分重视这个皇子,将他和忘忧公主一起放在福宁宫亲自教养。
忧儿比项政大两岁,聪明伶俐,不论是读书写字,还是学武练剑,一教就会,相比之下,项政三岁才开口说话,五岁才会认字,在武学方面更是天赋极差,忧儿一学就会的招式,项政练上三天也学不会。
文武百官心里着急,唯恐念儿因项政资质平庸,而将皇位传给忘忧公主,纷纷上奏,要求念儿为江山社稷考虑,与王夫勤勉一些,多为皇室开枝散叶。
有些眼尖的大臣,似是看出了女皇与王夫之间的一些端倪,也不提子嗣之事,只求陛下多为太子延请名师。
念儿想着自己的皇兄就是毁在这群只知道之乎者也,实则麻木不仁的夫子手上,她不能让政儿步他后尘
一日,念儿特意找了李秦川商议政儿的课业“政儿今年五岁了,三字经和百家姓都还认不全,我们是否该想想办法?”
李秦川却毫不在意“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政儿还小,慢慢教导便是,不需要太过急进。”
念儿却心存顾虑“可政儿和其他孩子毕竟不同,他是皇太子,若资质太差,将来如何管理朝政。”
李秦川道“忧儿聪明伶俐没错,可政儿的资质又哪里差了,你当初在民间的时候,那些四五岁的孩童只怕还在田野里玩耍,只怕连大字都不识一个。”
“那怎么一样,政儿可是储君,这些年项氏皇族凋零,大魏百姓,满朝文武都看着他。”
李秦川幽幽地叹了口气“算着时辰,政儿和忧儿此刻正在书房读书,你要是不放心,亲自去考校一下这两个孩子的课业吧。”
念儿这些年忙于朝政,对两个孩子的课业也是有所疏忽,都是李秦川在教导他们,心里也有些愧疚,便点头应了。
念儿跟着李秦川来到两个孩子念书的陶然斋,李秦川既不让宫人通报,也不让念儿进去,只是待在门口,静静看着。
项政正伏在书案上,一笔一划的写着字,圆丢丢的小脸上还挂着一抹鼻涕。
忧儿坐在另一张书案前,手里拿着一本论语,正摇头晃脑的读着,念儿见书房里只有他们姐弟两人,不由得蹙眉道“夫子呢?贴身伺候的宫女呢?”
李秦川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看了眼书房,低声道“再有半个时辰就该用晚膳了,已经过了夫子授课的时间了,每日夫子上完课之后,忧儿都会带着政儿在书房里温课。”
“忧儿带着政儿?”念儿看着书房里两个小小的身影,心里觉得暖洋洋的。
李秦川道“皇宫哪有什么秘密的,朝臣觉得政儿呆笨这事早就在宫里传开了,孩子虽小,但并非懵懂无知,政儿心里很难过,忧儿责打了那些背地里嚼舌根的宫人,然后每日下课之后,带着政儿温习功课,她怕屋子里有宫人,政儿不自在,便将人都赶到了外面。”
念儿见忧儿小小年纪,便如此沉稳,性子与裴湛极为相似,心里觉得安慰,脸上带了丝笑意。
不一会儿,政儿写完字,起身来到忧儿的书案前,将默写的卷子铺展开来,递到忧儿面前,忧儿放下书卷,先是拿帕子擦了擦弟弟脸上的鼻涕,然后才仔细的查阅弟弟写的字。
忧儿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圈“这次倒是默得不错,只是这个流字你又少了一点,再把这个字默写二十遍。”
忧儿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将流字又写了一遍。
政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姐姐写完字,然后跑回自己的书案,一笔一划的认真写字。
念儿不想扰了他们姐弟温情的一幕,拉了拉李秦川的手,两人转身,悄悄的离开了。
勤政殿里,念儿心绪平和了不少“政儿这孩子乖巧实诚,比起皇兄少了不知道多少个心眼,但就是这样子,我见了才觉得安心。”
李秦川道“政儿开窍晚,但平日里习文练武很是刻苦,忧儿心疼弟弟,每日里都陪着他写字练剑,倒是比我更有耐心,一个招式十次百次的教他,政儿也不怕苦,十次百次的练,如今不论武功还是课业,都有所精进,我知你心里担忧,但我还是想给孩子们一点时间。”
念儿想着她们姐弟相互扶持,手足情深,心里有隐隐的骄傲“其实我从小也不喜欢诗词歌赋,政儿那么小,倒也是难为他了。”
李秦川揶揄她“你在读书上确实也没什么天赋,我还记得当年你初到浮戏山庄的时候,也是不通晓文墨,太师母看不过去,只能每日陪着你读书。”
念儿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决定不与他计较,就在这时,宫人传报,兵部尚书王之义求见,念儿挥了挥手,不耐烦地道“就说朕头风之症又犯了,不想见任何人。”
宫人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李秦川揉了揉额头“这王之义又是为宇文氏来当说客的吧?”
自锦州一役,柔然主力被段长枫击溃,柔然可汗被抓,手下部曲溃散而逃,他们内部就乱了,这些年,他们因争可汗之位,互相攻打,已是一盘散沙,再无能力骚扰边境。
可是草原上的民族众多,柔然倒了,更北部的宇文氏崛起了,宇文氏是鲜卑族人,与当年的段氏鲜卑一样,都是司徒家的家臣,后来梁国亡,宇文氏带着手下部曲逃去了北方荒漠艰难度日,这两年,宇文氏出了一个能征善战的领,带着族人一路南下,杀回了漠北草原,如今与柔然成对峙之势。
柔然因不敌宇文氏,派使者来长安,表示愿意归附大魏,永远做大魏的藩属屏障,抵御宇文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