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二婶应道:“母亲放心,儿媳省得。”
门帘一响,谢二婶看见明间中坐着的谢珩,愣了一下,想起自己刚才说的为什么不把姜婳塞给小侯爷,顿时露出几分尴尬。
谢珩倒是面色平静,站起身行了个礼就进了东次间。
谢老太太笑着招招手,拉着他嘘寒问暖了一番。
谢珩问道:“祖母,刚才您跟二婶说的,可是礼部姜侍郎的女儿?”
“非礼勿听!”谢老太太在他手上打了一下,“是姜家的姑娘。唉,好好的孩子,我还想让她来咱们谢家呢,谁知道你二婶不乐意。这种事讲究你情我愿,可半点勉强不得,也不知道谁家有福气,能娶到那样人品的姑娘。”
谢珩笑道:“祖母,我还没定亲呢。”
“嗯?”谢老太太疑惑地抬头,“你——什么意思?”
谢珩的耳根有些发红,“既然是好姑娘,二弟不愿意,我却是愿意的。祖母,您依然可以让她来咱们谢家。”
“你是不是见过那姑娘了?”谢老太太深知自己这个孙儿是个有主意的,绝对不会为了哄自己开心就这么说。
谢珩点点头,“那天她去礼部给姜侍郎送午膳,我正巧遇到。”他没有提及善觉寺的事,这两天京都的流言他也听到了,要是说出他帮助姜婳打了三个地痞,万一被人传出去,恐怕会对她的名声不利。
“怪不得呢。”谢老太太想了想,“说起来,我也很多年没有见过姜小姑娘了,小时候是个粉雕玉琢的雪团子,不知道现在生得怎么样?”
“咳咳。”谢珩偏过头,耳根越发的红了,“极好。”
谢老太太拍着谢珩的手笑了起来,“哎呀,我家的小侯爷,也该娶媳妇了。”
“只是,”谢老太太收了笑意,“她毕竟身份上差了一点儿,姜家老太太来的时候也说了,若是支应门庭的嫡长子,恐怕就只能做妾,勉强做了正妻,也难免会让婆家不满。所以,一开始,她就是想让姜姑娘嫁给家里没有那么看重的嫡幼子,这才看中了你二弟。”
谢珩沉声道:“我要她,就是正妻,不是做妾。”
谢老太太点点头,“我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只是你母亲那里——”
“我自去说。”谢珩站起身,行了礼,大步离开了。
……
不知道那礼部尚书是如何考虑的,反正过了几日,竟然真的上书乞骸骨,说是自己年迈体弱,要回乡养老。
惠顺帝很是吃惊,按照惯例,上书乞骸骨的都要挽留三次,更何况这礼部尚书明明才五十来岁,根本就不老,六部尚书都是这么个年纪,而且他平时身体也康健,根本就说不上年迈体弱。
可惠顺帝只挽留了一次之后,不知道怎么得知,这礼部尚书辞官与太子有关,御笔一挥,竟然准了。
礼部尚书含着不舍的热泪,带着全家离开京都,回了老家。
正值年末,礼部不是很忙,但是开春之后就要主持很多祭天之类的事宜,没有尚书可不行,太子提议让礼部侍郎姜纬升任尚书,惠顺帝准了。
就这样,姜纬成了六部尚书中最年轻的那个。
众人偷偷议论,说姜纬是沾了长公主的光,只有太后和长公主自己知道,这事与她们没有一点儿关系。
出了这样大的事,太后自然要调查个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