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等他退了出去,才让大长公主和陈娇,&ldo;都到老婆子身边来吧!为了国事,你们这么久都未曾登门,是把我忘了?&rdo;大长公主慌忙说,&ldo;就和您说的一样,那是国事,我们没有置喙的余地。天子年纪小,又是恩怨分明,为了娇娇,也只好等一等了。娘是能体谅我们的难处的!&rdo;这是和亲娘说话,才会这样无赖撒娇,太皇太后唇边不禁浮起一线笑意,她嗯了一声,&ldo;知道,若不知道,哪会这么心平气和。娇娇,天子的意思是怎么样?&rdo;陈娇平静地道,&ldo;阿彻已经知道错了,什么事都听凭祖母安排,他哪还会有二话。&rdo;&ldo;唔。&rdo;太皇太后轻声说,&ldo;还算是孺子可教。&rdo;一不留神,她引了孔丘的话,在这样的场合下就显得极为滑稽而讽刺,陈娇险险没有笑出来,好在太皇太后已经看不见她,老人家自己沉思了一会,就说,&ldo;你告诉他,赵绾和王臧不死,是难平众怒的。王孙和田蚡呢,毕竟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太尉,又都是亲戚,虽然官不能当了,倒也不必多加降罪。别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rdo;三言两语,就定下了一个中正平和的基调,又为国家保存了人才,又推出了两个罪魁祸首杀一儆百,大长公主就是想求情都不知道怎么求,更何况两个老头子的生死,在她看来太无关紧要,她很爽快地哎了一声,又给陈娇使眼色。陈娇当然一口答应下来,又说,&ldo;这一回,您可要好好教训教训阿彻,阿彻自己也很后悔。&rdo;&ldo;他有什么好后悔的?他做的又不是错事。&rdo;太皇太后淡淡地道,&ldo;我也累了,没心思教他,先就这么办吧,回头诏书送到宣室殿,他记得盖印了就成。&rdo;居然和对待窦婴一样,连见都不愿意见刘彻了。陈娇这才体会到太皇太后的怒火与失望。她看了母亲一眼,见大长公主一脸的为难,在心中略作盘算,便膝行到太皇太后身边,轻声道,&ldo;祖母,这一次过来,我就是为了求情的‐‐&rdo;见太皇太后面上现出了讶色,她赶忙又加了一句,&ldo;不是为了阿彻‐‐阿彻那是自作自受,是为了窦丞相。&rdo;太皇太后顿时动容。27、余波自从太皇太后登上后位开始,窦氏一门就有了飞黄腾达的好日子,但毕竟太皇太后本人是从宫人中选拔出来的,出身并不显赫,几兄弟也没有读过书,窦长君还是从太皇太后发达后才开始练字。窦氏一门的老一辈,反倒是太皇太后在宫中的时候随着女官读书认字,算得上是最有底蕴的一个了。虽然在国家紊乱的时候,&ldo;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do;,这句话也曾被高祖喊过,也曾被楚霸王喊过,但到了海清河晏政治清明的时候,大部分人始终还是&ldo;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rdo;。小一辈的窦家人才具如何,太皇太后心里是有数的。除了一个窦王孙真不是池中物之外,没一个可堪提拔的。也所以,虽然窦婴本人为人耿直方正,几乎是从不给自己这个族姑面子,又几次坏了太皇太后自己的安排。但太皇太后也从不曾搁置他太久,七国之乱后,梁王武护主平乱的功绩不小,立他为皇太弟的声音渐渐地就起来了,窦王孙却不听她的话,反对得很激烈。于是他没了官在家闲住,可太皇太后还是时常赏赐东西过去,让他的妻子进宫说话,等到汉武朝形势一变,立刻就有丞相的位置等在那里。太皇太后这是纵容了窦婴一辈子……可就是再纵容他,现在也要伤心了,窦婴是儒生,信奉儒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儒生祸国,那是说给底下人听的,要不然赵绾、王臧能做天子的老师?先帝早在七八年前就开始布局伏笔,刘彻本人亲近儒道,这都是老人家心里有数的。但亲近儒道,节制外戚,为什么要先举诸窦的不法事?的确,窦氏子也不是没有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的,老人家也很清楚,等自己过身之后,这些人是一定会吃苦头的。但她就是舍不得,就是理直气壮的护短,就是不讲理,还有人能逼她?最失望还是这一点‐‐窦婴也是仰仗着老人家一次又一次的舍不得,天然的护短本性,才能熬得过先帝一朝风云诡谲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换作他不姓窦,光是激烈反对立皇太弟一件事,就能让他永生永世都翻不了身。靠老人家的护短才起来的,又要去攻击老人家的护短,这不是吃里扒外是什么?也难怪她伤心气愤得绝口不提窦婴,看来是已经对这个倔强的族侄,完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