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好一个神机妙算的“临终嘱咐”!

看来,刘邦早就料定自己死后吕氏一定会作乱,平叛的

一定是周勃,助一臂之力的一定是陈平。至于作证白马之盟确有其事的,则一定是王陵。

吕后也很听话。她居然在汉惠帝六年,同时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太尉,亲手为家族的覆灭和自己的败亡,安排了掘墓人。

精彩吗?精彩。

靠谱吗?不靠谱。

事实上,这故事如果属实,就等于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为了让美国在世界上当老大。不可笑吗?

很清楚,什么临终嘱咐,什么曲线救国,什么陆贾之谋,都不过是西汉官方事后编出来的弥天大谎。而且那着作权,很可能属于陈平。

当然,也可能是集体创作。

众口一词,司马迁也没有办法,只能照录。

不过,司马迁毕竟是司马迁,他把所有的破绽和漏洞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等待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不出这一点,只能怪自己笨。同样,如果因此而认为陈平和周勃失却道义,也大错特错。

政变事出有因

现在看,吕氏一族是很可怜的。

血染京师以后,吕后和她的家人就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遍查史书,却不知他们罪在哪里。所谓“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云云,恐怕是不实之词。至少,没见过像他们那样不成体统毫无准备的乱党。

其实想想就知道,吕禄如果真有野心,为什么郦寄三言两语就让他晕头转向,不假思索就放弃了兵权?吕产如果图谋不轨,为什么进宫时不带一兵一卒,南军将士也不见踪影?很简单,他们根本就没打算谋反。

没有政治野心,就不会有思想准备、组织系统、心腹爪牙。所以事到临头,吕家竟全无主张;齐王起兵,也只能派出灌婴。结果怎么样呢?前徒倒戈。

吕产和吕禄,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陈平和周勃发动的政变,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曹参的儿子、御史大夫平阳侯曹(读如烛)为他们通风报信,襄平侯纪通持节矫旨为周勃骗开营门,郦寄的部下刘揭从吕禄那里取来将印,未央宫的卫尉守住殿门不让吕产入内。周勃进入北军,命令效忠吕氏的右袒(露出右胸或右臂),效忠刘氏的左袒,结果全军皆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里面未尝没有原因。

原因在营垒的变化。

刘邦去世前的政治势力,可以说有三股力量:刘邦吕后一股,异姓诸侯一股,功臣列侯一股。刘邦系和诸侯系,构成两大阵营,功臣系则站在刘系一边。所以,萧何会不顾他跟韩信的老交情,与吕后联手灭了韩信。

这时,刘邦和吕后俱为一体。支持吕后,就是支持刘邦。张良和叔孙通等人力挺刘盈,功臣系无一人支持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道理就在这里。

但惠帝以后,情况就变了。

惠帝之前,诸侯系已不复存在;惠帝之后,刘邦系也不复存在。依然存在的,只有功臣和吕后。吕后以前姓刘,现在姓吕;以前是刘邦系的发言人,现在是新势力的总代表。

这股新势力,就叫外戚。

新势力茁壮成长并不奇怪,高祖和惠帝留下了权力真空,吕家也资本雄厚。刘邦起兵沛县,吕氏举家跟随;兵败彭城,又多亏吕泽接应。吕后妹夫樊哙,更是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吕氏家族,功勋卓着。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吕后。吕后不是花瓶,而是实力派。除被俘期间外,每次刘邦出征,都是吕后帮他看守大本营。刘邦去世后,大汉帝国更靠吕后一手经营。她的威望是自然形成的,也有当家做主的资格。

这时能与之抗衡的,只有宗室。

宗室主要是刘姓诸侯,比如齐王刘襄,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吴王刘濞。但宗室虽然姓刘,却代表地方;吕后虽然姓吕,却代表中央。功臣系该选谁?

陈平和周勃选择了吕后。

中央集权是大方向,陈平和周勃也无可厚非。但,吕后去世,诸吕还能再代表中央吗?

不能。

这,才是政变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吕后驾崩,平衡就被打破。所有的政治力量都要重新洗牌,进行权力的再分配。刘章和刘襄起兵于外,陈平和周勃政变于内,虽非共谋,亦非偶然。

书友推荐:1979黄金时代神婿叶凡镜中色顶级村医四合院中的路人同居的野痞糙汉又把小娇娇亲哭了苏霞老王少妇的沉沦等你上线天人图谱虐主文的NPC消极怠工了[快穿]诱我深入糙汉特种兵的乖乖小夫郎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相敬如宾第六年炮灰是心机美人(快穿)六零寡妇再嫁缠金枝(古言1v1,先婚后爱)和大叔奔现后书呆子很苦恼
书友收藏:婚色糙汉,少妇的沉沦叶凡唐若雪破云苏媚赵春城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挥洒校园重生表白失败,校花急了玄幻:老婆女帝,萌娃大闹九州被休后,我成太子的掌中娇嫂子:我真不是傻子了缘分似梦NBA:开局交易麦迪,震惊联盟开局萌男变身美少女淫乱小镇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桌边[校园]大相师陈平香落九重苏璎盛敬锋、公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