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这当然让人失望。

陈胜的失败,也被认为是活该。

说这话的人叫范增。

范增也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原本是一个隐士,同时也是策士,出山的时候已经七十岁。正是由于他的建议,项羽的叔叔项梁,才到田间地头找回了楚怀王一个名字叫心的孙子,立为楚王,也叫楚怀王。

结果,项梁威望大增。

相反,后来项羽杀了怀王,则人心尽失。

这,又是为什么呢?

范增的解释是: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怀王是被骗到秦国,软禁客死在那里的。因此楚人耿耿于怀,扬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因此,谁兴楚,谁就能成功。陈胜不立楚王后代而自立为王,当然“其势不长”。23

这话有问题。

什么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难道其他五国是有罪的?都没有。如果有,那也是狼在上游喝水时,羊儿不该喝了下游的水。是啊,春秋尚且无义战,战国的战争还讲什么道德?罪与非罪,不是原因。

那么,为什么“亡秦必楚”的说法会广为流传,起兵反秦者也多在楚境?这里面难道没有原因?

当然有。但,在秦不在楚。

换句话说,真正的原因,是人们对秦恨之入骨。他们痛恨秦始皇,痛恨秦二世,痛恨秦的军官和地方官,更痛恨秦的制度和政治,恨不得秦制和秦政早早灭亡。

秦政和秦制,为什么就这样可恨呢?

因为秦制是专制,秦政是苛政。这种制度和政治能够在秦国实行,有它的历史原因和特殊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富国强兵乃秦人共识;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强国就得集权,强兵就得专制,富国就顾不上富民。集权、专制再加聚敛,执法势必苛严,国民也只能克制自己作出牺牲。是的,熊掌与鱼,不可得兼。国为熊掌,民就是鱼。鱼,也可以对政治说三道四吗?

何况牺牲是有补偿的。物质的补偿,是加官晋爵,分享侵略战争的战利品;心理的补偿,则是可以在他国面前以“大国民”自居。所以秦王国的苛暴,秦国民可以忍受。这一点,想想军国主义时代的日本,就不难理解。

但是天下一统后,物质和心理的补偿都没有了。没有了兼并战争,就没有了战利品;没有了国际社会,就无所谓大国民。这时再过苦日子,谁干呀?

原来六国的国民就更不干,他们以前过的可不是这种生活。六国虽然也变法,但多半“寓封建于郡县”,没那么集权,更没那么专制。尤其是楚,山重水复,地广人稀,人民是比较自由散漫的,哪里受得了秦那一套?

显然,秦制和秦政即便适用于秦(即便而已),也不适用于天下。因此,汉的高、惠、文、景四朝,便都放弃法家主张,推崇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武帝更把秦制改为汉制。所有这些,都可谓事出有因。

不过这是后话。

当时,则只有六国人民对秦制和秦政的满腔仇恨。

对新制度不满,就会怀念旧制度,并选择性地遗忘其种种不是。对新君主不满,就会怀念旧君主,并同样选择性地遗忘其种种不是。比如楚怀王,哪有范增他们说的那么好?他其实也是一个混蛋。24

很清楚,怀念楚,是因为痛恨秦;抬出楚怀王,是为了对抗秦始皇。这并不奇怪。正如马克思所说,每到革命的关键时刻,人们总会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穿着他们的衣服,喊着他们的口号,演出历史的新场面。25

陈胜就是这样,他甚至借用过楚将项燕的旗号。只不过,此人刚刚成功就过河拆桥,把这件衣服扔了,自己给自己加冕。最后,却被别人摘下了王冠。

不,脑袋。

大泽乡起义六个月后,失去楚人支持的陈胜被章邯统领的政府军击败,陈县失守。陈胜本人则先是逃到汝阴(今安徽省阜阳市),然后逃到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最后被自己的驾驶员谋杀在那里。

这时,他还能想起那件“借来的衣服”吗?

想不想得起都无所谓了。因为项燕的后代已经登场,而且将演出更大的场面来。

这个人,就是项羽。

第三章项羽争雄

read_xia();

书友推荐:1979黄金时代相敬如宾第六年沿河路四合院中的路人神婿叶凡被哥哥舔逼后上瘾了(兄妹h)书呆子很苦恼炮灰是心机美人(快穿)春盼莺来有瑕父女,高绝世强龙伺机而动封神:开局一个凤凰分身镜中色玻璃灯城里的香艳和大叔奔现后被贬三年,皇帝跪求我登基!褚府小寡妇(产乳,兄弟np)还珠之含玉
书友收藏:孕期掉眼泪,佛子轻哄娇妻放肆宠魔门败类小知青太彪悍,京院荣少他超爱古龙世界里的吃瓜剑客官道权途全民神祇:我献祭亿万生灵成神褚府小寡妇(产乳,兄弟np)再别春风缠金枝(古言1v1,先婚后爱)苏媚赵春城青云官道穿越宋末,从琼崖崛起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七里香青云红颜香少妇的沉沦全民:天赋长生,我出卖寿命成神叶凡唐若雪挥洒校园让你契约鬼,你契约钟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