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姐出门子,她自己却躲一边清闲。”说话的是二丫,这丫头一向要强,脾气也倔强,随她爸。
冯玉姜默默站了站,说:“你两个做弟弟妹妹的,给姐姐忙喜事应该的,把客人招待好了。”说着她转身进了院子,心里思量着,西屋没有,堂屋也没有,东厢房里她爸正在跟几个本家叔伯安排明天的喜事,大丫肯定不会在里边,这丫头哪儿去了?她隐约想起来什么,忽然心里一动,便去堂屋叫出八岁的二儿子,悄悄地吩咐他:
“刚子,你去东河边转转,看你大姐在没在。”
刚子答应一声,扭头就想跑,冯玉姜一把拉住他,说:“悄悄的,别乱喊乱叫的啊!”
看着刚子穿过门口看热闹的人跑远,冯玉姜暗暗叹口气,转身进了西屋。她找出剪子,拿起竹簸箩里的红纸,开始剪喜花。给大丫陪嫁的这些东西,都要放上红纸剪成的喜花,图个喜兴吉祥。
冯玉姜把大张红纸折叠成合适的方块,握住剪子灵巧地剪下去,再一层层展开,便剪成了一张并蒂莲花纹的大团花,中间嵌着双喜。她把剪纸放在脸盆里,大小正合适。接下来,她需要剪两个小的团花,放在水壶和暖瓶上。
刚把红纸折好,刚子跑了进来。
“妈,大姐在河北边石墩上坐着玩呢!叫我先走,说歇歇就回来。”
“就她自己?”
“嗯,没有旁人。”
“哦,你去玩吧。”冯玉姜叮嘱道:“别跟你爸说。”
“为什么?”
“哪有为什么!你大姐要出嫁了,害羞呢!”冯玉姜说着,手中又剪出一张喜花,她拿起水壶盖,放上喜花,再把盖子盖上。盖子压住了喜花,闪出一圈石榴花纹样,红色喜花衬着银亮的水壶,十分喜庆。
☆、第2章长生面
大丫回来时,催妆锣鼓已经歇了,凑热闹的人也都散去了。冯玉姜正在数粿子。钟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殷实的,村里哪家有个红白喜事,钟家一般都会去随礼。再说丈夫钟继鹏在乡里供销社工作,村子里的人时不时会用得着他。所以,今晚收到的粿子挺多,堆满了一张小方桌。
“妈,一共收了一百零六包,有四包是饼干,两包白糖,两包水果糖疙瘩。剩下的都是粿子。”冯玉姜数完,对钟母说。
钟母说:“不少。前阵子周老四家闺女出门子,统共才收了六十几包馃子。那糖疙瘩是我三妹的媳妇送来的。谁家给的白糖?”
“南庄五姑给的。”冯玉姜回答。
“她倒是有心。”钟母说,“应该够用了。留下三十包粿子,其他的都给大丫带上。”钟母说着,眼梢扫到大丫进来了,便问道:“大丫,你看够不够?”
大丫看看堆放桌上的粿子,一盒盒码得整整齐齐,散发出一股股甜香。她随手拿起一包,打开来递给旁边眼巴巴的刚子,才说:“奶,你安排吧,先得留够家里用的。”
刚子抓起一颗粿子就往嘴里塞,冯玉姜抢过粿子盒,用手指戳了下刚子的头,说:“就知道吃,谗死你。”她把粿子捧到钟母跟前,说:“妈,你先尝尝。”
钟母捏起一颗馃子送进嘴里,嚼了几下说:“是好粿子,炸得酥,糖裹得也不少。刚子,拿去跟你哥他们分着吃吧!”她说着把粿子递给刚子,刚子接过去,飞快地跑了。
“她婆家那头户门大,本家近房多,粿子用的肯定多,先尽着大丫带。咱家留三十盒,四天瞧亲用八盒,六天叫亲用八盒。明早上待客喝茶再用个四五盒,剩下的酬谢锣鼓家什和送亲婆子,够了。”
户门大,就是说本家宗族多,是大姓。在农村,户门大就意味着人多力量大,不会像单门独户的人家容易被欺负。
娘家收到的馃子,会给新媳妇带去婆家,婆家用这些馃子来招待亲朋,所以当地参加别人的婚礼又叫“吃喜馃子”。婆家户门大,需要的馃子就多,娘家给带的太少了,会被婆婆看轻的。
钟母安排完,抬手捶了捶肩膀,说:“哎呦这一天操忙的。”
冯玉姜忙说:“妈,你尽早歇着吧,我去装箱子。”
“你先去给大丫烧水洗头,洗澡。大丫去把长生面擀好,记住面条切宽宽的,宽心面嘛!都忙完了再装箱子。”
钟母吩咐着,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硬币,递给冯玉姜说:“给你装箱子用,规矩都知道吧?”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