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豪族富商都是来贩运粮食赚钱的,唯独糜竺不仅不赚钱,反而送钱送粮,来解刘备的燃眉之急。
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天下纷乱,各郡的钱粮都变得极其珍贵。
但糜竺却视钱财如粪土,仅仅因为刘备的一个檄文就决定资助刘备赈济灾民。
这格局器量,远非寻常商人能比拟的!
对于糜竺的德行,郑平亦是钦佩的,寻思片刻道:“府君,可赠糜子仲《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以及曲辕犁的制造法。”
刘备顿了顿,迟疑道:“《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都是显谋的珍藏,不能让我来承了这份人情。”
郑平摇扇笑道:“我跟府君同道而行,人情又何分彼此?这《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不仅要由府君来赠送,这书的扉页,还得有府君的赠言和签名。”
糜竺主动跟刘备示好,郑平又怎么会错过拉拢糜竺的机会。
对于糜竺而言,钱粮是不缺的,官职目前刘备也给不了。
能真正让糜竺受益的,就是《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了。
专业的农科理论和先进的生产力工具,能让糜竺在东海的财富更上一层楼。
在乱世之中,唯有共同的利益,才能让交情变得长久、牢固。
譬如下邳陈登,不论其一开始对刘备多么的推崇,恨不得跟着刘备行走天下。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陈登不得不去考虑家族利益而放弃刘备。
这不能说陈登不义!
虽然陈登没有再效力刘备,但一直都在尽朋友之义去帮衬刘备。
糜竺也是将小妹嫁给刘备之后,这才散尽家财一心一意的替刘备效力。
只想索取,而不想付出,这样的关系是注定不长久的。
唯有共赢,才能让双方的情谊变得牢不可破!
刘备凛然。
对郑平的德行器量也更是钦佩。
刘备也不是扭捏的人,当即就同意了郑平的建言,取来了《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三本农书。
又在三本农书的扉页都留下了曾言和签名。
然后将其小心翼翼的装在木盒之中,这才递给糜忠,又郑重叮嘱道:“木盒中的三本书,其价值不低于万金。”
“请勿必亲手转交给子仲先生!”
价值不低于万金的三本书?
糜忠吓了一跳,瞬间觉得这木盒变得十分的沉重,让糜忠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大意。
但糜忠也是跟着糜竺经历了不少大事的老人了,这心性也是比常人沉稳。
微微整肃了心情,糜忠拜道:“刘府君放心,小人一定会亲手将其转交给家主的!”
亲自将糜忠送出城,刘备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有显谋的这三本书,想必糜子仲能感受到我的诚意了。”刘备眺往糜忠离去的方向,不由感慨。
这些日子,刘备可太难了!
虽然形势一直都在按预定的方向逐渐变好,但刘备时刻都保持谦恭,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慎就引起了流民的再次反叛。
所幸,在郑玄的支持下。
这北海国的十余万流民安置工作,也渐渐步入了正规。
郑玄虽然没有出仕,但其门生却是不少。
这些门生中,有很多是还没有正式出仕的,但受到郑玄的号召后,纷纷赶赴北海国,助刘备和孔融安置流民。
对于这些士子而言,来北海国不仅仅是为了偿报师恩,更是一种历练。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相当于北海国给郑玄的门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岗位!
有了这安置流民的实习感悟,郑玄的门生对今后是出仕还是注解经典,都会有一个更深的认知。
策马并行,刘备跟郑平返回府邸。
但这刚回来,就有一人在府邸前静候。
一见到刘备和郑平,这人连忙向前行礼:“博昌任涛,奉家兄之命,特来拜会。有机密要事呈与刘府君。”
博昌?
刘备眼神有了些变化:“敢问令兄名讳?”
任涛连忙道:“家兄讳旐,表字子旟,如今被征辟为青州別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