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倒也没有真的准备让张飞只娶妻不纳妾。
即便有,张飞也不可能遵守的。
就如同张飞跟郑平立下赌约三年不饮酒,结果郭昭遣人一赠酒张飞就私藏起来了。
估计张飞还会想,若是偷偷的饮酒,应该没人会现吧?
这般说辞,不过是对张飞刚才的胡诌一个小小的惩罚。
谁让张飞没事扯郑平睹物思情、想念未婚妻了?
反倒是刘备的回答,让郑平有些惊讶。
刚才的劝谏,虽说是在推脱刘备让自己纳妾的说辞,但也是有深意蕴含其中的。
相对于袁绍、袁术、刘表、陶谦、曹操这类公卿大臣,刘备的出身太低了。
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出身隔得太远了。
没几个会真的将刘备这个出身当回事的,估计想的更多的是“刘备的爷爷是县令、父亲是小吏、刘备自个儿混成了织席贩履”。
郑平可以替刘备扬名,但却难以解决刘备的出身。
毕竟名望可以后期来沉淀,但出身却是先天的。
然而平原王外甥女的出现,让刘备的出身问题得到了解决。
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宗亲身份太远,难免让人怀疑刘备在蹭祖宗身份,值得去考究中山靖王的儿孙中是否真的有刘备这个人。
但如果再加上一个桓帝外甥女婿的身份,再远的宗亲身份,也会得到承认。
毕竟,连平原王都承认了刘备的宗亲身份,一群非宗亲的人还要说三道四的猜测刘备宗亲身份是假的?
迎娶平原王的外甥女郭昭,能让刘备的出身得到认同。
其意义不亚于朱元璋迎娶郭子轩的养女马皇后。
这是身份层面的转变,能让刘备一跃而起、跨越当前的阶级,正式跟刘虞、刘表、刘焉之类的宗亲同列。
郑平这才会趁机进谏刘备,让刘备收了纳妾之心,如隋文帝杨坚独宠独孤皇后一般,一生一世一双人。
又以刘宏的两个皇子背后的势力之争来举例,这是郑平给刘备的一道枷锁。
避免刘备今后受不了诱惑,冷落了郭昭,而引起内院之争。
倘若有一天刘备身处山巅,执掌了那全天下最高的权柄,以刘备对郭昭的独宠,可能会让郭昭权位太重、郭昭的娘家人和利益共同体执掌了过多的权势,继而引起立储之争。
然而,世间本无两全法,兼得鱼和熊掌,本就是一种奢望。
不论是独宠还是多妾多子,都会有利害之争。
如今的刘备,只是一个高唐令,今后是否会执掌那最高的权柄还是未知之数,考虑这未来的事,有些为时过早了。
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先考虑的是吃饱穿暖,而不是去思考明年吃中餐还是西餐。
郑平的布计立意,追求的是务实求真,而非简单的利害对比。
不同的时期,郑平的布计立意都会有不同。
倘若刘备终将去摘取那最高的权柄,而膝下又无几个有能力的子嗣时,郑平是不会坚持让刘备不纳妾的。
一切只是权宜之计。
至于少主弱?
这对郑平而言不是什么难事。
少主可弱,但国不能无能臣。
郑平的目的不是专门去为了让刘备登基称帝,而是借刘备之力,去逆这天下的洪流大势,让大汉继续存在,让百姓能够久安。
郑平任何的决策,都会去考虑刘备身处的环境,而非一成不变的。
话虽如此,但刘备表态“纳妾就是陋习”,还是让郑平有些吃惊的。
郑平是后世人,对一夫一妻的认同是刻在骨子里的。
但刘备毕竟在是一个礼法规定了不同阶层不同的妻妾数量的时代。
刘备未必真的认同“纳妾就是陋习”,但却依旧这样说了。
这是刘备在向郑平表达一个态度:
我刘备既然立志于天下事,就不会沉醉于温柔乡中耽误了大事!
不同于曹操的饥色,刘备对于女色是很克制的。
一个能克制女色的豪杰,就不会被女色所累。
至少不会有一炮害三贤的悲剧出现。
张飞愕然的看向刘备:“大哥,不用这么狠吧!俺跟着大哥离开涿郡的时候,可是答应了俺爹,要给俺爹抱十个孙子回去的。”
刘备无语的别开了眼神,不想搭理张飞。
张飞见刘备不肯多说,又眼巴巴的看向郑平:“先生,你刚才也说了。俺是大哥的左膀右臂,但双拳难敌四手,俺不多生几个儿子,以后俺大哥喊人助拳都没几个人帮。”
“你看俺这体格,生的儿子肯定跟牛犊似的,以后肯定都是猛将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