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太夫人再怎么说自己开明,但是被孟夫人还有整个将军府巴结了这么几十年,她潜移默化中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因此对上这等性格的顾九曦,一旦相处久了,她的不凡之处显露出来,自然就是格外的突出了。
太夫人心里满是感慨,这样一个人,才最是附和老将军持家的要求。
“我说……你能别瞎搀和了吗?”太夫人语气里颇有几分不自在,只是一抬头,才发现老将军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屋里就剩下她一个,太夫人叹了口气,心想等他回来再说吧。
顾九曦跟孟德笙两个在庄子住的第二天,消息就传开了。
确切的说,是皇帝下了明旨,封了孟德笙做太子太傅,这第一条几乎让熟知皇帝性格的人都惊掉了大牙,皇帝对孟德笙忌讳之身,怎么会封他这样一个官儿?
说起来虽然是虚职,一星半点实权没有,但是这里头的象征意义可就多了。
比方这太子太傅,一旦等到将来太子继位,八成直接就能升成太傅了,这也是个虚职不假,但是却是个满朝文武百官都要敬上三分的虚职,况且孟德笙年纪还不到三十,太过年轻了。
皇帝这是转了性子?还是被老将军说的头脑发热了。
不过再往下看,众人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了。
皇帝封了孟德笙做太子太傅,将他留在京里任职,充作讲师给皇子还有大臣们讲排兵布阵。
这不是开玩笑吗?
战场之上什么时候都是随机应变,谁会按照兵书上讲的东西来布阵不成?都是活学活用,见招拆招的打。
况且皇子学了这些东西没有,文臣暂且放在一边不说,单单就说武臣,跟孟德笙一路子的自然对他推崇至极,跟他不是一路的,比方说其他几个将军,特别是柴将军了,那是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哪儿还能好好听他讲课。
而且授课这等事情,严格说来也是大家才能做的事情,又有多少人会服他。
所以说皇帝这一招不仅高明而且狠毒。
这样过不了两年,孟德笙手上的兵一点不剩,积累的威望也消的差不多,正二品的将军之职形容虚设,到时候还不是任凭皇帝拿捏了?
可是为什么会是在孟老将军进宫之后才发布了这样一道旨意?不少大臣看着皇帝跟老将军的眼神里都带了审慎。
这封旨意惊起了轩然大波,比方说有些武将难免会起了兔死狗烹的悲凉,还有人猜既然是老将军进宫之后才颁布的旨意,那就是证明皇帝跟老将军商量过了,所以皇帝原来的意思是什么呢?
会不会更加的不给人活路呢?
孟德笙的人在里头也推波助澜不少。
当然他不会说自家祖父的坏话,不管是于公于私,毕竟边关还需要人镇守,就算孟德笙再不待见皇帝,也断然不会引得外敌有机可乘的。
他只是叫人说是皇帝忌惮孟德笙,不想给孟德笙升官封爵,老将军痛哭流涕,用身家性命担保,皇帝这才收回成命,勉强封了他一个太子太傅。
甚至为了让满朝文武百官都知道,三皇子甚至动用了自己在御史台的一个暗线,在早朝之时上了一道奏折,当堂怒斥皇帝没有容人雅量,又嫉妒臣子才德兼备,不是明君所为。
被他这么一搅合,皇帝是八张嘴也说不清了,毕竟他忌惮孟德笙是事实,明里暗里也动过不少手脚,就是没闹到这么大过。
这么一闹,消息顿时传遍了整个京城,皇帝有口难言,而且看着老将军也有几分不顺眼了,他甚至觉得这里头有老将军的手笔,有可能是他为了不叫孟德笙觉得是他这个祖父故意阻了他的前程,才传出来这等消息来洗脱罪责的。
皇帝气得将手下的密探全部派了出去,只是短时间里头没查出来这消息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是却叫他得知了另一条可能有用的消息:老将军去拜访了原先他的同僚,现在已经赋闲在家的俞羽,据说是想求俞羽的小孙女儿给孟德笙做二房。
皇帝眯着眼睛想了很久,道:“晚上去顾妃宫里!”
京里的形势错综复杂,几乎是一天一个传闻出来,孟德笙虽然住在京郊的农庄里头,不过每日里来来往往的探子好几拨,他是一点没拉下,甚至还捡了些能说的跟顾九曦说了。
顾九曦两辈子的经历,特别是提前知道最后大位的归属,对这些局势布局等等几乎是一点就透,倒是让孟德笙多了几分欣喜。
顾九曦也很是努力的回忆上辈子在她死前每个人结局,力求给孟德笙一点点帮助,虽然大势没有变,她重活一辈子,顾家进宫的是顾八珍,甚至贵妃也比上辈子早死了一年,但是这些对夺嫡似乎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太子还是死了,三皇子的优势最大,若是……想必下一个死的就是四皇子了。
“二皇子性子平和,人也很是中庸,没什么野心,就是听说二皇子妃不太安生。”顾九曦一点点回忆,上辈子三皇子当了皇帝之后,封了二皇子一个王爷,也赏了不少东西,二皇子似乎很是平静的就接受了,也没怎么多生事端。
倒是二皇子妃颇有几分不甘心,常常进宫,听宫女议论过,虽然不敢在已经当了皇后的三皇子妃面前摆谱,但是时常在她们面前拿腔作调的,言语里总流露出几分她是皇后大嫂的姿态。
“四皇子……”顾九曦顿了顿,四皇子死得早,但是就这辈子的所见所闻来说,四皇子着实不是个好人。“性子太过阴沉了一些,手段也是一样,只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须得小心他背后使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