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云门,张平。”
“好,已经记下,贵客往里面走,会有人带你去客房。”
“下一位。”
太史安示意下一个来客上前登记,他则是低下头,翻到下一页空白处,拿起毛笔,再次抬头的时候却是愣了一下,随后马上笑道“杨观主,您也来参加讲会啊?”
下一个客人正是杨天,他脸上带笑,温声道“正是,和几位道友一齐来此看看,他们是德福法师和温月明温道友。”
“太史道友是灵山书院的弟子?”
“嗯,我是灵山书院的弟子,太史安见过两位。”太史安将他们名字登记下来,随后放下毛笔,朝他们行了一礼。
“杨道长,我带你走走吧。”
太史安转过头,朝后面的书院弟子低声道“闻风,你替我一下,改天请你喝酒。”
“好,放心去,这里我看着。”
见闻风拍胸脯答应下来,太史安点点头,随后朝杨天说道“杨道长,我带你看看。”
“麻烦你了。”
杨天跟在太史安的旁边进了书院。
书院内的景象古色古香,红墙绿瓦,飞檐翘角,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青石小径蜿蜒曲折,使人仿佛置身于桃源仙境之中。
几人漫步在书院中,太史安指了指不远处一座楼阁“这里是藏书楼,里面收藏了各种经籍典籍,是书院弟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
杨天抬头望去,一座巍峨壮观的书楼矗立在眼前,书楼大门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镌刻着“文渊阁”三个大字;透过窗户,能看到里面排列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
又继续走,来到一处波澜壮阔的湖泊,太史安指着湖泊中间的一座亭子说道“那是‘青云亭’,是书院中的学子们平日相聚之地”
亭子里面摆放着几案和竹椅,墙上挂着一些字画和琴瑟乐器,有学子坐在亭子里,高声歌唱,感受着微风拂面,聆听着鸟鸣水声,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
太史安边走边说,很快杨天就大概知道了书院内各个建筑的用处,等太史安带他们来到客房。
杨天让温月明两人自己行动,他要和太史安说些事情。
温月明两人也不多问,各自说了句告辞便离开。
太史安好像知道杨天想说什么一样,将其带到了一处僻静的小亭子之中,取出一套茶具泡着茶。
待到落座,不等杨天开口询问,太史安便先开口说道“杨观主,你是要问抱阳子之事是吧?”
“不错,可寻到他?”杨天点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没寻到。”太史安摇摇头,给杨天倒了杯茶,继续说着“庆年王请了两位第四境大能将巳蛇道和酉鸡道全部搜索了一遍,除了现那抱阳子来过的痕迹以外,并不见他人。”
“应该是离开了,去往其他大州。”
闻言,杨天心中默念一句“抱阳子离开酉鸡道和巳蛇道,前往其他大州,此事为对。”
得一缕是气,看来确实如此。
接着杨天又问道“你们最近的战况如何?”
“可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