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贵人肯定是没见过,这就是东坊那边造出来的假钱,一枚肉好可以换十个呢!”
才说完,汉子就担起担子跑起来,临走还不忘说:“贵人,下回遇见我请您吃,至少三碗!”、
汉子跑的飞快,转眼就不见了。
这时三个人气喘吁吁冲过来。
看到汉子跑了,两人追了上去,另一个将李三扶了起来。
李三直接捡起来地上的假钱,就连碎成两半的也没放过。
他还恶狠狠瞪了萧锋一眼。
也许是看萧锋不怕他,也就没怎么着,灰溜溜地走了。
回去之后,萧锋立刻找人调查。
没曾想结果令人大惊。
“钱荒?怎么可能?”
听到手下的密报,萧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是一次误报。
因为整个大楚的经济已经在自己的“调控”下出现了转机,趋向是正增长,怎么可能出现钱荒呢?
但是转念一想,他就明白了。
这应该是人为干预和市场导向的双重选择。
正因为经济好转,大楚整体尤其是北方的消费能力有了显著增长。
老百姓手头上宽绰了,自然会产生积蓄的想法,流通的货币自然会流向各家的“地窖”、钱箱等处。
普通人手上的钱多了,自然也会促进消费。
有钱人更是如此,他们的购买力强了,会趋向于大宗买卖和囤积商品现象,这都需要大量的货币。
市面上自然就出现“货币”短缺。
同时,这也是因为大楚缺铜导致的。
大楚经济北弱南强,由于贵族世家大多集中在北方,大量的土地被兼并,民间商品流通以易货为主,货币流通不畅,民间购买力低下,自然对货币的需求不高。
南方虽然不一样,但是同样也是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还兼营着各种的生意,其中最挣钱的其实就是私铸钱币和铜器。
市面上除了官钱,绝大多数的私钱都来自南方。
别人不懂,萧锋却知道,这里面猫腻很多,火耗其实非常惊人。
而大楚的主要货币是铜钱,每年官钱铸造量都是根据几个大铜矿的产量来定的。
掌握在户部手里的铜矿却只占到三分之一。
这些铜矿不在南方就在西边,开采下来之后要初炼成铜锭,然后千里迢迢运到京城的铸钱监铸成新钱。
过手的人太多,损耗非常大。
这样一算,其实官铸的新钱反而是亏损的。
户部和铸钱监对铸造新钱基本上没什么动力。
之前,萧锋努力的一切都似乎收到了成效,他也觉得自己貌似成功挽救了大楚的经济。
而,现在突如其来的钱荒直接打了萧锋的脸。
周围的空气都似乎静止了,只能听到数人低低的呼吸声。
萧锋好一会才从长考中回过神来。
“传令调查。。。。。。”
三天后,萧锋面前站着十来个人。
神色各异,穿着都是锦衣卫低级人员的袍服。
他们都是各司的下属,负责在市面上进行走访的人手,正依次进行汇报着。
另有几个小太监坐在一旁进行抄录。
大殿里的所有人都非常严肃。
“据查,各地的达官显贵们在半个月前都悄悄开始积储好钱。。。。。。市面上,商人们也察觉到不对头,开始抛售货物,价格都下跌了很多,官银兑换铜钱的比例也下降了不少,半年前还是一两银子兑八百九,现在只能兑七百三了。。。。。。”
“渭城的十三家粮店都开仓放粮了,只收铜钱。。。。。。”
“百盛庄封停了铜钱兑换业务。。。。。。”
“商城运送上京的封库钱车队被抢走了一半以上的钱。。。。。。”
萧锋越听越皱眉,他感觉这事不简单。
“属下怀疑,京城之内有一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