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穿越后,对于历史的回顾,萧锋大概知道了这个时空,春秋战国的历史和他之前的时空是一样的。
出现变化的时间分岔,就在战国末期!
在他原来的时空,战国之后是秦汉,然后是三国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宋、元、明、清。。。。。。
但是,这个时空的战国时代结束后,统一六国的并不是秦国,而是魏国!
魏武侯末年,太子罃与兄弟公仲绶争位,按照原本的历史,应该是太子罃即位为王,即魏惠王。
惠王重用庞涓,任其残害孙膑,随后又经历了桂陵和马陵两场战争的失败,拒绝接纳逃亡到魏国的商鞅,使其流亡秦国,最终让强秦崛起统一六国。。。。。。
但是,在这个时空的历史上太子罃与公仲绶都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最后登上魏王之位的是个凭空冒出来的公子魏缓,也就是大魏王朝的开国皇帝——魏始皇!
从那之后,这个长命的王朝,经历了三次兴衰更替,也就是史书记载的大梁魏、咸阳魏和洛阳魏。
因为三次更替虽然经历了一段天下大乱王朝覆灭的动荡时期,但最终都是魏室皇族子弟重新建立新的王朝。
从史官的角度来说,大魏王朝的血脉传承并没有断绝,仅仅只是“新朝”换了一个国都而已。
直到大楚王朝的兴起,才是魏氏天下换了周氏称帝。
萧锋估计那位改变历史的魏始皇应该也是个穿越者,被他改变的也不止是历史,还有原本历史上的一些人物的命运。
就像《盐铁论》的作者桑弘羊,这位法家学说的代表,原本应该是汉武帝的大司农,参与制定了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富国政策。
但由于历史变了,桑弘羊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由于大魏王朝很早就接受了儒家学说作为治国之理,法家等其他诸子学说,都受到了打压。
所以,桑弘羊一生都为出仕为官,而他的思想也仅仅只留在了《盐铁论》等个人著述之中,并未成为官方的政策。
“早在春秋时,管子就曾说过‘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而盐铁由官府专营虽然利于稳固财政基础,但制度僵化也会产生与民争利的弊端!”
萧锋给周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盐铁专营制度的利弊得失。
看着怀中娇柔承欢的女皇帝,萧锋心里不由得感叹。。。。。。古往今来,老子可能是第一个在被窝里讲课的政治经济学老师!
就是不知道今后史书上会怎么记载了?
“那按你所说,朕应该放开盐铁专营,让民间自由流通?”
但是显然萧锋教的这个“女学生”有点死脑筋。
他轻轻在她脑门上弹了一下,换来了一声娇诧:“你。。。。。。好大的胆子!”
“胆子不大,能与陛下赤裎相对吗?”
萧锋不无自嘲地笑了一声说道:“我是说盐铁专营是稳固财政的基础,但制度不能过于僵化,适当地也要开一些口子,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因势利导还能有奇效!”
对于韩庭鹤提出的“三难”,萧锋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整备靖边”亟需的粮食物资的后勤供应问题!
“盐引开中法?自古盐铁官营乃富国惠民之法。。。。。。陛下,若是盐业允许民间商贾参与,势必会出现囤积居奇、官商勾结、与民争利等各种弊端啊!”
第二天,朝会结束之后,周弘就把内阁学士召集起来,宣布了准备推行“盐引开中”的新政策。
果然,和萧锋预料的一样,作为儒家守旧势力的代表人物,太师范文廷刚听到“盐引开中”允许民商经营贩运官营的食盐,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
而且一开口连说的话都在萧锋的预料之中!
古时候,做官的看待商贾的固有观念无非就是囤积居奇的奸商,而官商勾结和与民争利也一向是文官打压商业发展最好的理由。
周弘并没有打断范文廷的发言,只是一脸平静的听着,心里却在想。。。。。。这老家伙说的这些,萧锋早就想到了,果然还是我的“探花郎”厉害啊!
“春秋时齐桓公任用管子实行盐铁专卖,确实使国力迅速壮大,诸侯国纷纷效仿。自此后,食盐官营即成定制。不过,朕想请问太师,如今民间百姓买盐是去哪里买的?”
周弘一句话就把范文廷给问住了。
他一个堂堂太师,内阁首辅,家里做菜用的盐自然不需要亲自去买。
说实话,范文廷还真不知道百姓平日里是去什么地方买盐的!
“此事臣倒是知道的,官营的食盐是交由民间商行售卖的。。。。。。”
户部尚书刘锡兆虽然不谙实务,但户部管着盐业专营,对一些基本情况他还是了解的。
“两淮盐场产出之盐都是有户部转运使负责运往各地,但户部本身没有那么多人手,所以运销食盐之事,都是委托皇商经营,再由各家皇商分与各地盐商运销。”
周弘瞥了一眼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范文廷,冷笑着反问道:“既然产盐制盐都是官营,民商负责运销,而盐引开中无非就是由户部统一开出引票,还是由盐商负责转运销售,实质上并无多大变化!有何不可?”
其实,目前大楚实行的是类似盐钞法的“盐仓囤票”制度。
这些由各地盐场开出的“囤票”,是对外公开发行的,相当于仓库提货单,盐商花钱买了提货单,就可以去各地盐仓兑换食盐,然后转运销售。
但是这些盐仓囤票上只有数量和官府规定的零售价格,各地盐场为了增加收入,往往超发囤票,经常会出现把明年的产量今年就销售出去的“远期提货单”。
“当今的盐仓囤票,全由各地盐场自行发售,缴交国库的却是定数,其中的弊端诸公应该比朕清楚吧?”
周弘点到即止的话,范文廷也不敢多说了。
他知道自己家里有人参与盐业专营,钻了空子挣了许多的昧心钱。。。。。。皇帝这是在暗示他呢!
只是让他有些纳闷的是,皇帝怎么好像什么都知道?
这不由得让他猜想起这个“盐引开中”和之前的“封王戍边”,是谁给皇帝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