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花:“老不正经,一边去。”
厂里一堆女工们见过了桃子穿的样品,一个个信心十足,这衣服,只要做出来肯定好卖啊。
厂里立刻开组马力加工这些服装。很快就打纸样板,然后裁剪、缝纫,整烫,锁钉,包装整理……
第一批成品出来后,薛新志抢先要了第一批货,跑去市场租了个柜台,拉上绳子高高挂起来,挂在大市场卖。
挣不挣钱就不说了,反正这小子没几天就得意洋洋跟桃子说:“二姐,你等着,等我抽出工夫,我买个电驴子骑骑。”
许多年的蓝灰黑服装色调,刚开放的社会,饥饿空缺的市场……电影带火了一批时装,尤其带火了喇叭裤。
八十年代初的时髦青年,不论男女,你要是没有一条喇叭裤,那你就根本算不上时髦,你就太落伍了。
别人家也可以生产,裁缝店也做,可是国营厂动作反应毕竟慢,没有私营厂那么灵活,可现在城镇乡村,有多少私营的服装厂啊?
贵在田大花他们抢占了先机,也就抢占了市场。
从阳春到初夏,短短一两个月工夫,田大花的服装厂火了。
这座城市第一批练摊卖服装的个体户们,从城南到城北,甚至包括周边的小城市,几乎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厂,牌子叫做“舒心床单厂”,工人全都是一帮老阿姨,不生产床单,却生产着市面上最热销新潮的女装。
熟悉的能拿到货,不熟悉没预定的,你还真拿不到货,人家生产出来都不够卖的。
以至于等到罗伯特夫妇再次找来,表示要跟田大花长期合作的时候,田大花还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做服装形势太好了,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生意这么火,钱这么好赚。
所以,咱到底是继续做服装赚钱,还是继续跟美国人合作赚外汇?
第128章大事业
田大花还真的纠结了。
跟罗伯特合作赚外汇,这是个长远利益,政策支持,出口价格也更合理,套一个经济专用词,叫做附加值高,肯定是不能舍弃的。
可是她们生产的服装也正当热销,照样赚钱呀,好多人等着拿货,信誉问题,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停下来。
扩大生产规模?规模好扩大,现在她只要有钱往里投,随时都可以解决厂房,购买机器,这个行业,也不需要专门的厂房,随便哪儿租用宽敞些的民房都可以用。
可是,工人呢?
熟练的裁剪工,缝纫工,整烫工人……就算她赶紧招工,一下子也培训不出来呀。
质量是大问题,她田大花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不能有粗制滥造的,就冲她田大花三个字,也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她一边跟罗伯特签了长期合作合同,发现对方要的量还挺大,也就是她们现在的规模所能达到的,厂子正常生产床品,服装这一块也就只能暂时放弃。
不能忍,舍不得。
继续生产服装,也就只能像上次赶工那样,加班加点三班倒,不是不行,夜班有加班费,赚外快的工人自然也愿意,可是太辛苦了。
她当了几十年的车间主任,工人们也都是几十年的老姐妹了,田大花做不了不顾工人身体健康的黑心资本家。
她搞这个厂,原本也就是为了有个事情做,不能为了挣钱把老命拼上。
田大花一边先保证出口的床品生产,一边尽量合理加班,坚持生产服装,不过服装的产量就立刻减少了,拿不到货的商贩更加拿不到货,一不小心,居然玩了一把饥饿营销。
田大花这时候还没学会“饥饿营销”这个词,她只知道,厂里拿不到货,市面上她们厂的服装都开始涨价了。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