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颁布的修书,绝不仅仅是整理二字。前世战乱,多少典籍丢失,正是要借着这个机会,整理天下书籍,汇编一册。
这是千秋大功之事,事成后,后人必将俯仰当今宣平帝。宣平帝大乐,何乐而不为?如此,他对自己儿子看上的这个姑娘,更加好奇了,迫不及待想见面。好在三月十五,便是殿试之日,也要不了几天了。
从二月底开始,天下博学之人纷纷前往盛京,学问交流的氛围前所未有的浓烈。人人毛遂自荐,想要参与这千古盛世之中。翰林院各位大臣,还有国子监祭酒许文容许大人的门路都比较难走,不少人把机会打到楚清露这里。楚清露才看了两三天这些人投来的书卷,就被许文容重新关进了国子监中,让她读书去。
许文容的原话是,“等你殿试过了,再管这些事。”
殿试,是三月十五。
之前楚清露的每一次考试,傅青爵都很紧张。但是到了殿试这一块,傅青爵倒是一点都不紧张了。上面的那位是他父皇,他能给楚清露铺的路,全都铺好了。就算楚清露紧张成筛子,宣平帝也不会为难她。更何况,傅青爵了解楚清露,她倒是真不紧张。
临去宫前,看小姑娘穿着宫中发下来的文袍,傅青爵笑,“去吧,我等你回来。等你嫁给我。”
当天,楚清露跟陆青萱一起参与了殿试。
楚清露学问很好,却终究年少,进了殿试的,不乏有人比她更出色。宣平帝完全是用看未来儿媳的眼光来接见楚清露的——单凭楚清露会试第一的成绩,就够入她的眼;再加上,楚清露还是许文容的关门弟子;再再加上,尚未入朝为官,留在国子监读书,楚清露就借国子监学生能言天下事的权利,提出了修书这样于千秋有利的好事。无论哪一方面看,宣平帝都不再觉得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虽说出身差了些,但本身有才,那方面,倒是无所谓了。不就缺身份么,皇室完全给得起,不用愁。
会试结束后,楚清露被点为了探花郎。陆青萱发挥平平,进了二甲,也算是满意了。
当日骑马走街盛京,众国子监学生和纷聚盛京的有才人士围观,道路拥挤,热闹非凡。
接下来,楚清露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官职,陆青萱也留在了翰林院。翰林院现在负责修书之事,楚清露本就身份特殊,新的官职一入,翰林院就一心扑到了修书大事上。
浩浩瀚瀚,将国子监的书重新整理,并修成新书,不多于十年的功夫,都是做不完的。
期间,楚清露又上了几次折子,为礼数之乱之废而争,为工部之无为而争,进退得当,宣平帝简直想把她从翰林院,调到御史大臣的位置上去。私下里,宣平帝跟傅青爵说,“你挑了个厉害的姑娘啊。”
傅青爵唇角轻轻一勾,弯腰,“请父皇赐婚。”
当年五月,在许文容公布新书为《魏典》时,皇帝为端王殿下傅青爵和翰林院编修楚清露赐婚,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