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为了图谋徐州,韩罡去北海接替了孔融担任北海相。而孔融则被召回邺城出任了太中大夫,这个官职的职责是掌议论,说白了就是相当于前世里的中宣部的职能。
这可太对孔融的胃口了,不用再辛辛苦苦地治理地方,只要负责动动嘴就行。而这,正是孔融的强项。
论嘴炮功夫,放眼大汉,孔融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倒不是孔融的辩论能力有多强,而是他身份特殊,大家都让他三分。
同样是因为他孔子后人的身份,使得他说起话来有恃无恐。什么话都敢说,诸如抨击韩家独揽朝政,架空皇帝之类的言论,也隔三岔五地从他嘴里蹦了出来。
校事官,盯上孔融很久了。
只是投鼠忌器,没有韩罡父子的命令,只能干瞪眼看着,什么也不能做。
不过,当从陈宫那里得到确切的消息,知道孔融也是反韩家组织的一员之后。他的好日子,就此到头了。
看到孔融主动跳出来为自己的提议辩护,韩罡心里一阵冷笑。
这个孔子的后人读书读傻了,因为身份的原因,一路顺遂,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
什么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眼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孔圣人,您的子孙教育出了问题,我替您给他补上这一课。
韩罡全程旁观了孔融的表演,大司农被他喷得快要生活不能自理。本来还有几人想要站出来反对,结果一看这个阵势。算了,咱们还是别触这个霉头了,咱们认怂。
惹谁也别惹孔大喷子,这是文武百官们心里的共识。
没办法,谁让人家有个好祖宗呢?这个BuFF太无解,你还真能跟他翻脸不成?你还是不是儒家门生?你想欺师灭祖不成?
在孔融的全力支持之下,韩罡的提议在朝堂上顺利获得了通过。看着孔融志得意满的样子,韩罡马上再给他来了一个锦上添花。
“陛下,微臣提议,这个儒家学院的院长,由文举公亲自出任。儒家学院在各地的建立,也由文举公亲自主持。微臣以为,文举公身为孔圣人的二十世孙,担任这个职务恰如其分。”
孔融微微一愣,这个韩建轩今天怎么了?竟然如此善解人意。
韩罡今天的两个提议,无论是建立儒家学院还是推荐他出任学院院长,都正好骚到了孔融的痒处。
一时之间,孔融对韩罡好感大增,觉得这个韩家的小子不仅打仗是个好手,眼光也相当了得。
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儒家学院都已经得到批准了,现在哪里还有人会不长眼地站出来反对孔融担任院长?没看到大司农还在用衣袖擦脸吗?
于是,孔融的院长位子,就这么定了下来。
散朝之后,韩罡紧赶几步,走到了孔融的身边。
“文举公,不知您什么时候有闲暇时间,小子想去府上拜访。就之后建立儒家学院的事情,和文举公好好商议一下。”
孔融循声看去,正是今天表现很令他满意的韩罡,也和颜悦色地回道“是建轩啊。既然陛下任命老夫出任儒家学院院长,那老夫自然要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情。对于儒家学院,建轩是有什么建议吗?”
“文举公,小子的确有些建议。因为那些新领土的情况有所区别,有的地方已经稳定,但是还有些地方仍有些混乱。”
“所以儒家学院的设立,需要有一个先后顺序。文举公最好先在那些已经稳定的地方建立儒家学院,至于那些还比较混乱的地方,只能延后处理了。”
孔融一听,韩罡说得的确很有道理。
要是一个地方三天两头有人造反,那还建个屁的儒家学院。学生没心思读书,先生也没心思教书啊。
“建轩言之有理,这件事情还真需要建轩帮老夫介绍一下新领土的具体情况。哪里适合先建儒家学院,哪里只能后建,这都要麻烦建轩了。”
“文举公太客气了。只要文举公需要,小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接下来的日子,韩罡隔三岔五地往孔融府上跑,十分热心地帮孔融分析新领土的情况。
最后,在韩罡的循循善诱之下,孔融决定先从天竺开始建立儒家学院。
韩罡畅想了一番大批的阿三坐在下面听孔融讲课的画面,顿时浑身一激灵。
画面太美,不敢想。
我这也是为了天竺百姓早日摆脱种姓制度,享受相对平等、相对自由的生活做贡献。想到这里,韩罡都不禁被自己给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