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公公:“僧格大人要是知道了万岁爷的赞誉,一定高兴极了。”
“王贵,一会儿你去太医院一趟,找几个擅长回聊断胳膊断腿的太医,派往山东。”
小王公公垂目:“万岁爷,那谁接任僧格大人剿匪的工作。”
“曾国藩既然赶得及时救下了僧格林沁,那就由曾国藩全权负责继续剿灭捻军。”
陕甘等地流窜,伙同回民发生暴动的捻军被左宗棠早早的解决了,所以不会发生历史上几路捻军汇合,先后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地大肆破坏的事情。
至于曾国藩历史上围剿捻军不利,以至于换了他的学生李鸿章继续剿捻,这是曾国藩四处布防却没料到他所统帅的湘军、淮军在军力分散的情况下,战斗力会下降的这么厉害。
而这儿,自从季言之亲政以后,打着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两宫太后的名义,做了很多事情的。其中就是以源源不断的银两支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练兵,而不是像慈禧太后那样满洲八旗兵要粮饷犹犹豫豫,汉军(绿营兵)要粮饷能拖便拖,不能拖的话给点零头,然后剩下的大头自行解决。
可以说清晚期的军队之所以那么不堪一击,只有汉军(绿营兵)能够勉强一用外,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慈禧太后将用以支付军饷的银两拿来建园子,维持自己奢侈的开支。
如果能像明治时期的日本一样,全国上下咬紧牙关将钱财都用来发展军事力量,缺少船只,缺少枪支弹药甚至缺粮饷导致战斗力普遍不高的北洋水军还会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吗。
所以仔细想想,慈禧太后那女人,真的是断送了大清脊梁骨,让华夏儿女牺牲无数才从殖民者手中夺回国土的千古罪人。
这一世,季言之全力支持发展军事力量。他源源不断的银钱虽说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四处抄家’所得,但眼瞅着大清的军事力量一天天的强大起来,季言之真的是欣慰异常。
至于‘抄家皇帝’的名头,季言之根本就不在乎,反正他又不是第一个被称为‘抄家皇帝’的帝王。
“告诉曾国藩,朕不要详细过程,只要全全剿灭捻军的结果。”
小王公公:“奴才这就去传旨。”
季言之先是点头,继而在小王公公踏出暖阁的时候,开口叫住了小王公公。
“等等,着旨李鸿章,让他协助曾国藩一起剿灭捻军。”季言之微眯起眼睛,杀意凛然的道:“捻军如跳蚤,让大清不至于劳经动骨却实在惹朕心烦,当尽快绞杀殆尽才是。”
第70章清穿之风雨同治(08)
公元1865年(同治四年)10月,曾国藩、李鸿章等钦命接受僧格林沁部曲,身受重伤但好歹还有气儿的僧格林沁,在已经成为一支庞大队伍的稽查卫卫兵的护送下,赐住紫禁城休养。
季言之这个命令对于属下来说,算是高规格的待遇了。
别的不说,反正僧格林沁感动得热泪盈眶,更近距离观看了好几把小皇帝与人送外号‘鬼子六’的爱新觉罗·?奕之间联络感情一样的争锋相对。
就身体逐渐在恢复的僧格林沁而言,他近距离的了解到了这位未来会被万名传诵的小皇帝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他的思维真的与传统儒家不同,或者说季言之这位小皇帝根本就不是正统的儒家学子,而是攻伐有道、杀戮果决的墨家。
他就说汉人唧唧歪歪的那一套容易教坏人嘛……
僧格林沁激动的一拍胳膊腿儿,顿时把自己疼得龇牙咧嘴。
正在御花园一处凉亭坐着,顺便喂喂鱼的季言之微微一顿,撇头看向了‘得恩赦’坐在御赐躺椅中的僧格林沁,旁边的鬼子六穿着代表了铁帽子身份的王爺朝服,一絲不苟的倒着茶水。
季言之的視線一望過來,鬼子六也隨即望向了僧格林沁。
“僧格啊,你又哪裡想不開,自己欺負自己了?”
“……”僧格林沁:“你別胡言亂語,我什麼時候自己欺負自己了?我明明是……”
“不小心?”鬼子六一言难尽的看着僧格林沁:“你看看你这回,一不小心的结果就是差点全军覆没。你好歹也是带兵的老手了,居然就那么简单的中了乱贼的埋伏。”
这话没法反驳,因此僧格林沁叹了好长一口气,才颓然的道:“是啊,我怎么就那么简单的中了乱贼的埋伏呢?还累得……部曲几乎全军覆没。”
“知错而后勇。”
季言之将手中捏着的那一把鱼食洒进了池子。各色锦鲤很快聚集到一起,争先抢夺着鱼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