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这哪是言哥儿狠啊。就老杜家那窝坏种,言哥儿要是不狠的话,早就和阿婆一起被他们生吞活剥了。”
“女生外向。”李大哥嘀咕道:“这还没嫁呢,就胳膊肘往外拐了!”
李幺妹顿时俏脸染上了嫣红。“阿爸,你看看大哥。”
李大爷:“你大哥又没说错。”
刚刚将厨房的狼藉给收拾好的王大婶一出来,就听到了儿女的官司。一听李大爷这个老东西居然不帮着小闺女说话,帮着大儿子一起‘挤兑’小闺女,不免横眉倒竖,指着李大爷骂了一顿。
说骂也不是绝对,王大婶纯粹是唠叨。她将李大爷唠叨得耳朵差不多生了茧子,只恨不得重回‘和着大儿子一起挤兑小闺女’的那一刻,把自己抽死。
李大爷愁眉苦脸,只得认错让唠叨精转世的王大婶少唠叨几句。
李幺妹在一旁偷笑,一旁和她年龄差不多大的侄儿有些奇怪的看了看小姑,又看了看正在教训爷爷的奶奶,突然开口道:“小姑,你下次上县城看望言哥,带着我一起呗。”
李幺妹愣了一下,突然不知道哪门子来的羞涩,瞪了一眼侄儿道:“谁说我上县城是看言哥儿了,我是去看阿婆的。”
“不管你是去看谁,下次带我去呗。”
侄儿才不管他的小姑到底去看谁呢,反正只要带上他就成。要知道他的个头可比小姑高了一个脑袋,人也壮壮的,有他在一定能保护好小姑的。
王大婶对于李铁蛋说的话很信服,于是拍板让李幺妹下次再上县城去看望阿婆和季言之的时候,把李铁蛋带上。李幺妹羞羞答答的答应了。不过一周之后,李幺妹还没有带着李铁蛋上县城呢,季言之便骑着自行车,载着阿婆回了生产大队。
这回的自行车依然是找江浩借的,不过不是江浩跟同事借的,而是江浩本身的自行车。
季言之上回借车跟江浩提了醒后,江爸爸就花费了时间精力去查,结果和着江浩谈对象的那姑娘根本对自己脚踏两只船的事儿有什么避讳,江爸爸很快就查了出来。
不过由于江浩是暗地里跟人家姑娘处对象的,日子还短,最多损失了点看电影的票钱。因此江浩果断的将自行车要了回来以后,就和那姑娘分了手,并且和江妈妈介绍的单位同事的闺女处起了对象。
而这回借江浩的自行车回生产大队,是阿婆提的。阿婆自从李幺妹上次拜访之后,那心啊就惦记上了,这不季言之一放周末,阿婆就心急火燎的想回生产大队找王大婶好好聊聊。最好让季言之和李幺妹先订婚,等岁数到了就结婚的事情。
第9章知青的遗腹子(09)
季言之和李幺妹之间的婚事,可以说男方有意,女方也有意。
在男女双方都有意的情况下,这桩目前来讲算是季言之高攀的亲事,就这样正式定下。
聘礼方面,李大爷家要得不多,但对于阿婆来说,也是需要攒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攒够的数额。甚至为了给李幺妹作脸,阿婆将自己收藏了很久,即使日子过得再困难也收藏得妥妥当当,,用银元打的银戒指私下给了李幺妹。
而这桩婚事过了明路,两人成了未婚夫妻后,李幺妹也就时常往来县城,在季言之忙碌于学业的时候,照顾阿婆。
时间转瞬来到1976年。
1976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先是三位伟大的领袖相继去世,接着东北大陨石,唐山大地震。到了十月的时候,SI人帮倒台,靠着‘革命’立足的戈薇会开始夹着尾巴做人。
压在全国老百姓头顶上的那片乌云终于消散,许多下乡知青都纷纷开始活动起来,找各种路子回城。
季言之所属的生产大队还好一点。大队上的村干部们不是那种喜欢磋磨、刁难人的坏分子。念着城里娃子离开大城市跑到农村生活不容易,干部们给他们知青分配的活计从来是最轻松的。平日里也没这么刁钻为难人,一般开证明什么的都是干脆利落。因此,相对其他地方下乡知青‘各种乱窜’行为,他们这个生产大队要少很多。
当然这只是少而已,并不是没有。所以最近一回李幺妹进县城,和着阿婆边糊纸盒子边唠嗑时的说话,就是说的生产大队上的知青各种‘走亲访友’,到隔壁相邻村子窜门子,和着那儿的知青一起商量回去的路子的事。
在季言之看来,这还算好的。在明年恢复高考以后,那才‘闹’得更欢。
高考的恢复代表了知青回城不再是奢望。早先,比如最初的老三届,也就是知青运动兴起的头几年所下乡的知青们,他们大多早已在下乡的当地嫁(娶)生子,一旦谁谁谁考中了,不光有了回城的希望前程也有了好多保障。只不过政策原因,知青们通过高考方式回城,另外一半的户口仍然农是村户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知青都会选择抛夫(妻)弃子。
说句悲观的话,幸好季知南是死得早,如果他还活着,说不得也会跑去高考,而考中之后谁知道他的选择是什么。也许会抛妻弃子也许会带着乡下妻儿一起进城,反正人性的善恶很多时候,都在一念之间。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