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有了罐头,那些冻死的牛羊可以立马做成罐头储存,不过还是很容易打击牧民养殖的信心。
来年可能会缩小养殖规模,这对于正在开展的商业,可是个打击。
蒙古一带也不是没有苜蓿,只是目前不规模,千百年来还是当地的牧草占了绝大多数。
而且这个时代很少有人知道苜蓿是多年开花植物,就是说种过一次,可以连年有收获。
所以苜蓿完全可以解决新城那边的困境。
这样一想,敏宁就派人去信告知了林源,务必派人寻找苜蓿,在新城那边种植。
上了马车后,敏宁又开始忙活起来,将脑海中有个青贮饲料的记忆都记录了下来。
青贮技术她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上有详细的解说,不过她记忆不深,只能选择记得的写下,回头让人多试验几次。
青贮的饲料可以保存几年到几十年,若是每年持续下去,足可以满足未来牧民的需求。
只是最先要造贮窖,这个花费大了些,不过可以在新城附近示范一下,想到来年大冬天也能拿出青色牧草出来,肯定会吸引一些部落的注意。
到时候就可以将贮青饲料以及苜蓿顺利推广开。
等以后,尝试到贮青饲料的方便,那些牧民渐渐就会安定起来,草原和中原才能够真正和平相处。
四爷醒了过来就看见敏宁在纸上刷刷的写着。
他掀开了薄被坐起身,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才问她,“在写什么?”
敏宁回过神来,“在写互市那边的事情……”
四爷伸手从她手里抽出了纸,看了她一眼,“这苜蓿是从哪里知道的?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
敏宁播出了旁边的一本书递给他,“呐,《本草纲目》里面都写着呢。”她习惯在马车上放几本资料,《本草纲目》、《齐民要术》都是必备书籍。
四爷刚看了一眼,又将书看到一旁的桌子上,掀开了马车的窗户看了一眼外面。
“几时了?”
敏宁看了一眼旁边巴掌大镶嵌在八音合上的自鸣钟,说,“一点多了。”
四爷揉了揉脸起身,“汗阿玛派人过来了吗?”
敏宁摇了摇头,四爷当即说,“行了,你在这坐着吧,我去给汗阿玛请安。”
目送四爷离开,敏宁觉得做皇子也累,得时时刻刻在皇帝面前刷存在感。
中午吃的是狍子。
没错,棒打狍子瓢舀鱼,指的就是这一带。这里的傻狍子不要太多。
下午时营地总算是弄好了,车队又开始前进,进入了围场中。
敏宁在营帐旁下了马车,一眼望去就如同来到仙境一般。
蓝天下,草原就如同在地上铺了一层绿毯一样,起伏的绿毯上,一个个圆形的帐篷,犹如一朵奶油点缀在上面。
越往中间的营帐越大,被拱卫在最中间的营帐,帐顶是金色的最是显眼。
敏宁眼下的营帐距离皇帝的营帐倒是不远,可中间还是隔离了四五个营帐。
进了营帐,随身的丫鬟们就忙活开了,一个个帮忙把行李从马车上抬了进来,再帮着将平日里惯用的东西取出来。
敏宁这一次出行吸取了上一回的教训,多带了丫鬟,能不动手就不动手,舒舒服服的等着人伺候。
出游嘛,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可能像在江南那会儿,把自己累得够呛。
午后休息了一会儿,知道晚上为了迎接内蒙古那边来的王公大臣,举行了诈马宴,点燃了篝火,整只马,整只羊的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