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有很多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
有的两手空空,有的挎着竹筐,有的提着网兜,有的捧着一个盆等等,红薯、红糖、麦乳精的都在这个胡同里出现了。
这就是这个时期的黑市。
它某种程度上调和了计划经济上的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人有钱没票买不到粮食,有的人有票没钱又办不了事儿,于是在这儿中和一下,互相解决问题。
闻夏本来打算换粮票或者糖票的,但是她把胡同来回走了一遍之后,她的想法改变了。
“小姑娘,你抱的什么,粮食吗?”
不等她出手,就有人询问她了,她转头一看,是个穿着灰蓝色上衣的老人,她小声回答:“是粮食,白面。”
老人一听,眼睛发亮:“白面?怎么卖?”
闻夏说:“不卖。”
老人眉头一皱:“不卖你来这儿干什么?”
闻夏接着说:“我来换东西的。”
“换什么?”
“红糖。”
“怎么换的?”
“四斤白面换一斤红糖。”
“太贵了。”
“这儿的东西有便宜的吗?”闻夏反问。
据她所知,城里的一些工人每月拿十多块左右的工资和微薄的粮票,通常粮票吃完了,钱还有不少,所以愿意化大价钱来黑市买粮食吃。
估计老人就是这一类型的。
“我看看你的白面。”老人说。
闻夏把面袋解开给老人看,说:“自家磨的,筛过一遍的。”
老人也看出闻夏做工的精细,比黑市里倒爷的白面良心太多了,他问:“非得红糖换不可?”
闻夏点头。
老人心里犹豫了一下,接着下定决心说:“你等着,我马上过来找你,等着我啊。”
“好。”闻夏站着没动。
没一会儿,老人真的拎着一斤红糖过来,递给闻夏,爽快地说:“给你,换四斤白面。”
闻夏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做成这个买卖了。
是运气太好了吗?
她爽快地给了老人。
老人掂量了一下手里的白面的重量,目光落向闻夏手里的一斤白面粉。
闻夏抱紧一斤白面说:“这一斤还有用。”
老人没再说什么,拎着白面走了。
闻夏又在黑市逛了一圈,从各个方面观察研究这个黑市的种种,心里有个大概之后,她用一斤面粉跟一个小孩子换了他们家晒的数颗红枣、一些红薯和一个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