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实际上是御玺,意思就是皇帝专用,看这名字也能知道是秦始皇一统以后定下的名称。
玺是皇帝专用的印章名称,但是,太子,副主也,所以在用和氏璧造玺的时候,异人干脆命人给储君也造了一个,就叫做“太子之玺”。
至于后面会不会出现什么太孙、太弟、太叔之类的储君,异人就不管了,太子之玺听起来比储君之玺要顺耳啊!
和氏璧最后剩下的一些边角料除了碎得实在不成样子的一部分被统一装在锦盒里,长期供奉在黑帝祠中外,剩下被制作成了不同的佩饰,分别是扳指三枚,平安扣两枚——这东西似乎是后世才有的饰品,目前的这两枚都是在异人的要求下做出来的——串珠共十八颗。
消息传出去以后,列国国君目瞪口呆,泰帝实在太暴殄天物了吧!
但是异人不这么想啊!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玺虽然已经定好了内容,但是字还没有动工,其余的倒是都已经做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之玺的字是异人自己写的。
在别人纷纷传颂泰帝和太子父子情深的时候,嬴政却觉得自己的手痒痒,恨不得一拳招呼到异人天天刮、光洁无比、让他倍显年轻的下巴上。
传国玉玺的面积和嬴政自己命人造的那个缩水了四分之一,剩下的居然还用来造什么太子玺、佩饰,造太子玺也就算了,但是异人的字儿并不能算是大家,刻在太子玺上……嬴政表示这并不符合他的审美!
十八颗串珠被异人每人一颗送了自己的王子,除了嬴政以外,正好是十八个人。
虽然这些串珠很小,但是异人不能继位王位的儿子每人都有份,又和传国玺、太子玺一样同样是和氏璧的一部分,这可是身份的象征,日后指不定这些小小的东西会成为家主或继承人的信物。
赵国大出血了一次,况且新打下来的,赵王割让的地方已经算是为数不少了,异人又把目光转向了楚国。
他奉行的政策就是齐头并进,楚国不是地盘大吗?
他可以慢慢来,一点一点地鲸吞蚕食,把楚国的领土变小,最后几近于无,简而言之,就是温水煮青蛙。
楚国的地方大,又没有和氏璧这样的珍宝可以“收买”异人,所以最后楚王在仓促之中迁都寿春,几乎是把剩下的地盘都给丢弃了。
但是被打到国都也不是第一次了,反正楚国的地方大,换个地方继续当做国都,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歌舞升平。
楚国的面积很大,大秦也是在灭了巴蜀之后,才能够在地盘上头勉强和楚人比肩。
但是现在,楚国的地盘已经缩小得和赵国的面积差不多了,比之当初,差不多已经缩小了一半。
楚王这一回迁都寿春,往东迁了将近大半个楚国,这才放心。
异人呵呵。
他也没想着现在就灭了楚国,就算楚王不迁都,他也会找个由头息战的,这回楚王迁都了,自认为已经安全了,但是秦楚双方依然还在对峙,异人觉得,不去敲楚王一笔竹杠实在是不合理。
最后他们定下以云梦泽为界,云梦泽以西——包括云梦泽——的所有地方都交付秦国,而秦军的攻势猛烈,实际上也确实快要打到那里去了。
作为交换,异人在位之年,秦军绝不攻楚。
异人看起来正当盛年,而且楚国的地盘本来就丢得差不多了,最后在一番扯皮以后,最终还是答应了异人的条件。
大秦占领的所有地方,那些各国贵族大部分还是追随国君一道离开的,但是还有少部分,就这么留在了秦国。
早在泰帝元年,异人就下令建了一个“太学”,将秦国范围内的所有贵族后代子弟——包括那些由他国入秦的贵族、卿士——都放到那里接受统一的教导。
既然是由大秦的人□□导,他们学习的都是大秦文字,那么这些孩子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大秦式教育。
内容大约就是“你们是大秦子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大秦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
因为太学学子在学业顺利完成,官方鉴定合格之后就能到各地为官,他们的族人也没有反对,于是,一批出身各国贵族却都是大秦铁粉的“大秦未来”就这么诞生了。
看到了某位小朋友以后,异人就确定,这个政策的效果极为显著。
玄帝,也就是昭襄王嬴稷在连灭韩魏之后称帝号,而在大秦一统韩魏以后出生的孩子,当然是大秦的子民,张良就包括在其中。
泰帝十一年,年满六岁的王长孙扶苏没有进入王子学馆,而是进入太学就读,就在那里,太子嬴政遇到了张良——这个上辈子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反秦运动的小先锋。
张良已经十五岁了,他同样是在六岁那年进入的太学,经过多年教导,张良已经成功地成长为一个“我要为了大秦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好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