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摊子面对面,不相差五米,这不是跟竞争摆擂台一样嘛!
有了老穆勒坐镇,简妮和托比又神气活现起来,对着秦黎他们暗暗比中指,比完中指又把拇指向下使劲碾踩。
曲丹妮见了憋气,狠狠道,“拽什么拽,不就是切个包菜。”
秦黎安慰道,“让他们去神气。”
曲丹妮跺脚道,“就是气不过被他们抢风,拽成二五八万。”
秦黎却胸有成竹地道,“就他这点伎俩,抢不掉风头的。”
曲丹妮听了,顿时一喜,忙问,“你还有比他更牛逼的吗?”
有,当然有,想我们大中国开始磨刀论厨艺的时候,他们日耳曼民族还在过野人烧烤的生活。
第一百章
施罗德太太感叹,“老穆勒的刀功不错吧!”
秦黎擦着自己的菜刀,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这刀功在中国的饭店,只能待在厨房里洗盘子。”
施罗德太太,“……”
秦黎的声音不大,但也不小,正好传到对面老穆勒的耳中。他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秦黎,一个丫头片子也敢口出狂言,他脸上没表现出来,心里却很不屑。
老穆勒有这定力,他家两个小的却没有,简妮第一个跳出来,指着她喊道,“我呸,你算什么东西,还敢和我们村里的大厨面前叫板?”
虽然简妮语气恶劣,但这话说得却没错,所有人都觉得秦黎有点托大了。对他们来说,老穆勒刀功已经是一绝了,切出来的包菜不超过两厘米,长短均匀,并且从头切到尾,一气呵成。
秦黎没理他们,而是拿起一块生姜,对施罗德太太道,“我师父教我切姜丝,不能超过一毫米,否则混夹在肉馅里,他也要吐出来让我重做。”
穆勒叫了起来,“一毫米?连机器都刨不出来,你就吹吧。”
秦黎将生姜放在砧板上,切姜也有巧门,顺着节纹横线先切成片,然后顺着纤维生长的方向再切成丝。不过,不管怎么切,都是熟能生巧的技术活。
秦黎一边切,一边淡定地道,“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吃饭只用筷子和勺,没有刀和叉。不管是肉还是配菜都切成适当的大小,一筷子一口,如果上桌的菜还让客人拿刀去切,这不仅失礼、失风度,对一名厨师来说,更是失水准。而且,刀功直接决定一个厨师的烧菜水平,我在学菜入门之前,至少苦练了一年。”
秦黎拿刀往下一扫,将切好的姜丝抄起来,见她伸手过来,施罗德太太下意识地去接。她低头一看,不由难掩心中的诧异,这切出来的姜丝真的不超过一毫米。
老穆勒发声道,“拿过来我看看。”
施罗德太太立即走过去,把姜丝递给老穆勒。老穆勒低头一看,姜丝厚薄均匀,一丝丝清爽干净,毫不拖泥带水。
东方人喜欢用姜,姜纹理多,内含纤维,比蒜和葱都要难切。他做大厨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有人把姜切得这么服帖。
就在他怔忡之际,又听秦黎道,“切姜丝和切土豆黄瓜都不算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中国人刀功的最高境界,是把嫩豆腐切成头发丝。”
豆腐是东方来的,很多德国人都没吃过,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
秦黎说也说不清楚,直接剪开包装,从盒子里倒出一块嫩豆腐。
曲丹妮担心这些德国土包子不知道嫩豆腐是啥结构,为免他们不服气,就拉开嗓门道,“你们没见过豆腐的,可以过来看看。”
看了后,有人总结性发言道,“就是和起司差不多。”
曲丹妮笑道,“你再摸摸,看看是什么手感。”
那人叫道,“好软,跟果冻一样。”
老穆勒问,“你真能把它切成条?”
秦黎笑着纠正,“是切成头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