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秦黎小心翼翼地将松茸割下来,放进篮子,笑得几乎合不拢嘴。
这个林子里真是到处是宝啊!
为了让松茸继续生长,不破坏它的菌塘,必须要将它的根放回原处,这样来年才会更繁盛。
两人在林子里呆了一个上午,摘了至少有五六公斤,两个篮子都装不下了,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严森问,“今晚吃什么?”
秦黎,“黄油煎松茸,松茸蒸蛋,松茸清汤,总之,今晚松茸管饱!”
回到家后,秦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清理松茸。
这些松茸很干净,根本不用放水里洗,事实上,新鲜菌菇都不能洗,一遇到水就容易烂。清理的时候,只需要用刀刮掉表面的泥土,拿纸巾稍微擦一下就行。
她把松茸切成一片片,太薄了容易焦,太厚的不容易熟,所以必须厚度适宜。完了之后,她切了一小块黄油放进锅里。
当温度上升的时候,黄油渐渐融化,滋滋冒着烟,然后把切好的松茸片放进去。黄油本身就是咸的,再加上松茸本身气味香浓,根本不需要加其他调料。
松茸被煎熟后,蒸发了一部分水分,菌柄卷曲起来,香味四溢。秦黎迫不及待地叉了一片出来送到嘴边,一口吞下。
哇,不禁味道鲜美,口感更是爽滑溜顺,堪称极品。
严森也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菌菇,吃了一口就再也停不下了,连自己采的牛菌菇都不要了。
秦黎一边咀嚼,一边口齿不清地道,“明天我们再去树林!”
严森默默地点了点头,好吧,为了一饱口福,就算是什么毒菇,他也豁出去了!
第七十三章
已经进入九月,天气变得阴潮多雨,温度降到十几度,小木屋里没有暖气,晚上必须盖一条厚被子才行。
山上的草被牛群啃得差不多了,三个月的放牧期限也快结束了,原计划定在下个星期五出关。还有最后十天,已经进入倒计时,秦黎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小龙女终于出古墓了;紧张的是,走之前还有很多事要处理。
放牧期间挤的奶要做成奶制品,到时候一起运下山;下山前清理工具设备,防止发霉,以便明年再次使用;临下山前一天,采集山上的野花,和耶稣玛利亚的画像一起编制成花圈,套在牛头上当装饰。
把牛刷洗干净,打扮得漂漂亮亮,比牛魔王还要神气,然后再物归原主。回到村庄后,会举行一个小小的交接仪式,人们载歌载舞,以此庆祝放牧人平安归来。
往年这些事都得严森一个人做,今年有了帮手,俗话说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日子一天天过去,眨眼就到了出山的那一天。
托马斯和其他村民提前一天上山,先把奶制品运下去,再回到山上睡一晚。第二天一早,各就其位,齐心协力把牛赶下山。
这一天,没有下雨,天空是出奇的晴朗。仍然是六个人,两个人一组,分成前中后三段。这次托比没有来,大概是上次被秦黎吃蟋蟀的事刺激得心里阴影面积太大,以至于三个月了还恢复不过来。
不过,秦黎本来就和他不对付,他不来那就更好。
下山路比较好走,就是要小心,不能让牛与牛之间靠的太近,以免把头饰挤落。人和牛,浩浩荡荡,走了四个多小时,快到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山脚下。
放牧节也算是阿尔卑斯地区的一个重要民俗节日,那五十头牛穿着盛装从山里走出来,脖子上的铃铛叮铃叮铃,牛蹄子踢踢踏踏敲打地面,真有一种地动山摇、荡气回肠的感觉,想想都觉得壮观。
秦黎觉得这景致很难得,不拍下来太可惜了,于是赶紧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给严森和牛群从各个方位都来了一张。
快到村庄的时候,道路上已经聚满了人,还真有一点人山人海的气势。秦黎恍恍惚惚地觉着,好像全镇的人都出动了,自己终于又回到了人间。
严森告诉她说,这些人都是外地来的。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村庄太小,别说宾馆,就连农家乐都没有。无奈之下,这些游客只好住在十几公里开外的其他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