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萧孤舟认为,一直这样的救济并不是真正解释贫瘠之地百姓困苦的办法。
那就像个大窟窿,无论填多少进去多少都无济于事。
只有扶着他们自立起来,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这些地方之所以会贫瘠,自然是因为老天不赏饭吃。
华夏百姓自古便是农耕民族。
老天不赏饭吃,土地贫瘠,耕种下去十不存八,如何能不穷?!
可是,除了土地贫瘠,耕种种类有限,但其实这些贫瘠之地,也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这个西漳一带,虽然土地不肥沃,但是,却盛产药材、牛羊马匹、各色玉石……若是能运出去,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那么,问题就来了……
至理名言──“若想富,先修路……”
若想把这些东西运出来,工部的差事就来了。
修路的提议是薛明珠提出来的。
萧孤舟同意的。
只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修路这个提议虽好,却只能一小步一步步慢慢来。
银子只拨下去一点儿点儿……
路只修那一段儿……
无论何时,人的本性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当人们看到通过那一小段儿的路,可以将那个县的产品运出去,换来大量的银子粮食后,接下来的事情便好做多了……
朝廷拨一半儿的银子,另一半儿的银子由当地承担。
若是有当地富户慷慨解囊,朝廷会将其名字刻在功德碑上。
无论在哪里,都是有钱人的。
而那些富户有了钱,就想要名。
朝廷的这个办法,大大满足了他们对名利的追求。
而朝廷也没有任何损失。
两相里下,一拍即合。
“现在西漳那一带由点成面,西漳一带的路已经修得有十之八九了……这大大带动了西漳的经济……连三大贸易互市都已经与西漳那边接洽了……他们卖出西漳的特产,换回西漳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今年,西漳大旱时,竟没有人被饿死……“,肃帝萧孤舟一说起西漳便神色轻松,两眼放光,情绪显而易见的好转。
西漳一个从年年向朝廷伸手的省份,变成了一个可以向朝廷交税的省份。
西漳那一带的路,总共修了四年。
直至今年,才发挥了它的威力!
而让肃帝萧孤舟高兴的并不是解决了西漳那一带的贫困问题,更让他高兴的是这个方法被验证了是可行的,可以在宁国上下全国推广的。
”那是,要想富,先修路!“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