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意思的很,又腼腆地笑了,还转身将脑袋埋进了父亲的怀里。
余秋朝孩子的父母点点头,笑容满面:“大概情况我们知道,我去联系一下其他大夫。到时候大家一块儿商量看看要怎么办。”
久病成医,孩子的父母已经在长期求医过程中学会了从医生的语气当中判断到底有没有希望。这个赫赫有名的小秋大夫说的是要怎么办,而不是有没有办法。这就意味着是不是她心里头已经有治疗方案了?
夫妻俩激动的不行,相互对视一眼,然后目光又齐齐落在余秋身上。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位小秋大夫没有回应他们的视线,而是转头招呼林教授一块儿出去了。
夫妻俩不敢追问,只能继续巴巴地等待。
出了房门,林教授问出了两口子不敢问的问题:“你是不是有办法了?”
余秋脸上表情极为古怪,像是有谁拽着她头发一样,直接将她提溜了起来,于是连点头的动作都无比艰难。
林教授也不催她,就在边上叹了口气:“才这点儿大的孩子呀。”
余秋投降了,她说话的时候牙齿都要咬着舌头:“确实有办法。”
谁让她是2019年穿越的呢?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最受瞩目论著第一名的《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治疗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论文她看过呀。
她不仅看过,还兴致勃勃地研究过。
为什么?因为这项神奇的医学技术是中国人完全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华山医院几代人不懈努力,突破性地利用健侧颈7移位术来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痉挛瘫,给无数中枢神经损伤后以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带来了恢复自主生活能力的希望。
这手术是怎么回事?简单点而讲,人不是以正中线为界一分为二吗?那偏瘫了之后要怎么办?就拿健侧的上肢颈神经移位至瘫痪侧的颈神经,让瘫痪的上肢与同侧健康大脑半球相连接,使健侧大脑半球同时控制双侧上肢,促使瘫痪上肢恢复功能。
不对呀,不是说好了一边大脑管一边的运动的,怎么一下子还能越俎代庖,两边都管上了?
因为一侧大脑具有同时控制双侧上肢的潜能。利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移位可以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就好比强大的诸侯也能够解决掉中央难题一样。
截止到余秋穿越的时候,全国已有不少大型医院神经外科开展此项医学技术。余秋所在的省人医神外科就已经做过三例手术,术后恢复情况不错。因为填补了省内该项技术空白,省电视台还特地到医院来采访了。
林教授奇怪:“这不是好事吗?你为什么看上去不高兴呢?”
余秋快要哭了:“这是人家几代人的心血呀,我又要拿来主义吗?”
林教授笑着拍拍她的脑袋,意味深长道:“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福音,我们应该顺应上帝的指引。”
余秋真羡慕林教授啊,为什么如此复杂的事情到了她嘴里头就说当然,根本就不构成困扰的因素。
林教授微微地笑,似乎年轻人的苦恼看在她眼里头属于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折磨。她心平气和地询问自己的学生:“那你打算怎么办?不管涛涛了吗?”
房间里头传来孩子的笑声,他正跟着父亲朗读连环画。最要命的是那个连环画,是余秋的医学小故事,还是何东胜亲手画的呢。
余秋叹了口气,咬了咬下嘴唇:“找人,我得找到顾院士。”
徐大佬不指望了,估计大佬这会儿年岁甚小,强行拔高成神童也没办法上手术台。顾院士不一样,按照年龄推断,现在的顾院士应该已经从医,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那就飞跃式发展吧,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反过来前人再踏上后人的基石。
余秋打定了主意,心里头安定许多:“我找原本的主人去。他本来就是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对这方面也熟悉。我虽然知道手术方法,也看过相关视频,不过要我自己动手做我还是没勇气。”
神经外科的手术有多难?鹌鹑蛋放在一掌外,经过直径1。5cm的管状空间,内镜下进行不透水缝合,这还是模拟颅底重建的基本功。没错,什么叫做不透水?就是蛋膜缝好,蛋汁不要渗透出来。
余秋觉得自己不要逞这个强比较好,术业有专攻,还是让大佬积极成长吧。
她跟林教授一块儿回病房去,说了基本情况,方法不是没有,但是刚刚有理念提出来,还要进行动物学试验,得在动物身上练熟了练透了,才好在人身上动手。不然贸贸然给人开刀的话,危险太大了。
虽然余秋一再强调动物学实验一定要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应用到人身上。可夫妻俩还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有医生跟他们讲孩子有可能恢复到自己用勺子吃饭,自己系扣子自己穿鞋。他们是不指望孩子当解放军的,只要小孩有自理能力就好。
毕竟做父母的总归会老去,他们不可能一辈子照顾这个孩子。
既然现在没办法开刀,那小孩也没必要在这儿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