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四月中旬,余乐已经昭告天下,要大家为他的生日作准备。商稚言联系应南乡问她打算送什么礼物。应南乡这时候才告诉她,自己和余乐在一块了。
“你记得的吧?余乐来过我家,我爸妈特别喜欢他。”应南乡说,“我跟他们说我的新男朋友是余乐,我妈高兴得哭了。”
商稚言:“……”
应南乡:“你给我一点儿反应行吗?!这件事讲出来好好笑!太夸张了吧,我的天,我妈居然哭了!我跟余乐说的时候他笑得不行,自行车直接撞路边了。”
商稚言攥着手机冲出办公室,跑进安全通道,这才大喊出来:“我的天啊!!!”
事实上她也要哭了,为余乐,也为应南乡。
这一通电话她足足讲了半小时,又哭又笑地。等回到办公室,迎接她的是坐在她工位上,面色阴沉的崔成州。
“今天不是你在微博值班么?私信都看完了?艾特都检查过了?评论里没有什么不得体的话?”崔成州指着她,“居然跑去打这么久电话,我看你是想被开除。”
“崔老师,您位置在那边,这儿是新媒体中心。”商稚言指着大办公室的另一头。
今日她负责在微信、微博和客户端进行常例值班,因此不需要出门采访,安心写稿工作即可。新媒体中心的人大都不在,连李彧也去了帆船比赛的现场安排直播工作。崔成州左右看看,让商稚言坐在自己面前:“《浪潮周刊》社会新闻版块最重要的栏目是什么?”
这问题难不倒商稚言:“方寸专栏。”
当年明仔相关事件的报道,崔成州那篇《二十六个拾荒儿童的前史》就是发表在方寸专栏上。方寸专栏并非每期周刊都会出现,它只刊登重要的社会报道或人物特稿,是《浪潮周刊》之所以拥有今日地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崔成州因方寸成名,也因方寸而被调职,他好几篇惹恼资本的社会报道都是在方寸专栏刊登的,传说有一段时间,《浪潮周刊》出刊后总有人会问:崔成州这期写方寸了吗?
“写了”——那人人如临大敌;“没写”——则一切安然,好吃好睡。
商稚言写黎潇的特稿上了两微一端,但还没够格上周刊专栏。她以为崔成州是要跟她聊方寸专栏的过去,崔成州却压低了声音:“想不想写可以上方寸的稿子?”
商稚言:“想啊!”
这是她努力当记者、追随崔成州的另一个原因。
“距离到我们中心轮岗,还有两个星期。”崔成州笑着指指头顶,“你那篇生下我摧毁我,很受好评。中心主任问过我几次,我跟她说让你先跟我一起工作。他很看好你,但我希望你再加一把火,从今天开始找题材,写一篇能发表在方寸上的社会报道,就当做是你来社会新闻中心的敲门砖。我直接举荐你转正,不用再实习。”
商稚言完全愣了:“可我现在还是新媒体的人,这不算……身在曹营心在汉吗?”
崔成州振振有词:“都是浪潮社的人,一个集体,不分家。”
——“又想拐跑我们中心的小记者?”李彧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带着笑意。他刚从帆船比赛的现场回来,肩上挎着一台相机。把相机交给商稚言后,李彧扭头对崔成州道:“既然不分家,那商稚言留在新媒体中心也没问题,对吧?而且她现在还是新媒体的人,你们中心挖人可不能太不要脸啊,崔老师。”
崔成州笑骂:“你才不要脸!商稚言说好了要跟我学习的,在你们新媒体只是过渡!”
李彧好脾气,没跟他争执,笑眯眯地说:“难讲。”
商稚言收拾相机的时候,发现镜头盖不见了。她去找李彧,李彧这才想起镜头盖还放在他随身的小包里。他的专属办公室里只有他与商稚言两人,把镜头盖递给商稚言时,李彧问她:“你确定真的不留新媒体中心?我们都觉得你挺适合的。”
商稚言知道他不是喜欢听场面话的人,便直来直去地讲:“我高中和崔老师认识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跟他学习,要做一个社会新闻记者。到今天这个理想也没有改变过。”
李彧看着她,点点头:“理想……真难得。有理想的年轻人总是很可爱的。”
他微微一笑:“既然你作出了决定,那我们以后就不是上下级,我可以问你另一个问题了。你有男朋友吗?”
商稚言:“……嗯?”
李彧:“如果没有,我打算追求你。”
商稚言的脸先是白了一刹,是被吓的,随后在李彧的笑声里又悄悄红了。她手足无措:“我,我吗?李老师,你是不是弄错了什么?我爸妈……他们爱开玩笑,那次不能算相亲吧?”
李彧:“不算。但我没有跟你开玩笑。怎么,你觉得我不好?”
商稚言紧张得手指绞在一块儿,搜肠刮肚地思考怎样回答才能不伤李彧的面子又让自己顺利下台阶。李彧见她结巴了,又问:“还是你有男朋友了?那天来接你的那个人?我记得他叫谢朝?新月医学的高级机械结构工程师。”
商稚言愣住了:“你怎么知道?”
李彧仍是好脾气的笑:“新月医学展示医疗机器人和外骨骼的那天,我也在现场啊。浪潮社去了财经中心的记者,也去了新媒体的记者,只是我和你们工作职责不同,我是负责给发布会做直播工作的。你的男朋友,是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