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越想越觉得肯定,索性调侃:“萧教授,你这位德国国宝,愿不愿意和我一起拍张照?”
见他没有反对,她和游客简单交流,把手机交给后者。
萧与时身姿挺拔,她坐着轮椅,一个镜头装不下。游客左调右调,好不容易让两人同框,将要按快门的一刹,她出人意料亦是礼貌性地虚揽住他的手臂。
这是入镜的较佳姿势,会让彼此显得没那么陌生。萧与时一怔,恰好晚风吹来,她乌黑秀丽的长发随势翻飞,如浪花般拂过他的手背,触感丝滑柔软。
也就是这个时候,游客按下快门。
黄昏薄暮,整个天空就像是一块暖色调柔光布,他和她在巨幅亲吻涂鸦的映衬下,即使不是沉浸在爱情世界里的情侣,也会让人有种深情厚谊的错觉。
沈如磐瞅了照片好一会方才抬头直视萧与时。她仔细端详他,从眉宇到五官轮廓再到他的唇线,而后她嘴角弯了弯,眼睛里盈着笑意:“第一次看见你的照片是在图书馆。认识了这么久,能有机会和你合照,我与有荣焉。”
声音轻快轻甜,恰到好处的恭维使得整个气氛都变得柔软起来。
这样的氛围也感染了萧与时,他凝视着她,薄唇微微上扬,眼睛里划过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不常笑,只要展颜,五官泛开的温情必打动人。
沈如磐看着他,也笑了。
第21章不该有的动心
再往前是一个广场,有很多商贩出售东西二德的纪念品。明信片、纪念币必不可少,甚至还有“红绿灯小人同款气球”。
红红绿绿的小人本就可爱,1:1比例仿制的气球人偶更是软萌吸睛,一只只飘在空中,融入夕阳余晖,画面清奇浪漫。
沈如磐被吸引了,买了一大把牵着好玩。恰好迎面遇到中国来的旅游团,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小朋友将将学会说话,见到缤纷的气球,圆溜溜的眼睛透出惊奇,咿呀地说:“球球,球球。”
沈如磐抽出一只相赠。等到小朋友被年轻的父母抱远,她感慨:“这么小就出来看世界了。”
萧与时接过话:“现在很盛行家庭旅行。”
“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和父母旅行过……”
她小声嘀咕,萧与时却听得一清二楚。他只听她提过母亲,从未耳闻她的父亲,不禁问:“伯父很忙吗”
沈如磐嗯了一声,没有细说。
夕阳斜斜地沉下去,光线逐渐失去暖度。薄暮下的柏林,历史气氛逐渐沉淀下来,柏林墙上的涂鸦也好像变成了累累伤痕和沉重的历史包袱,凸显出压抑。
柏林墙的尽头是著名地标,奥康伯姆桥,一座双层拱桥。
桥是由红色砖墙砌成,高大冷峻的建筑外貌曾是冷战时期东西二德的分界线,也是连接东欧和西欧的唯一铁路通路。如今铁路早就弃用,现代轻轨仍然从桥的最上层通过。
沈如磐之所以了解这些,是因为她的父亲是国内著名的桥梁设计师。准确说,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世家,祖父、祖母、叔伯,都是桥梁工程方面的高知专家。
沈如磐远眺着双层拱桥,神色流露怔忡。萧与时感觉到她有心事,想问问她怎么了,她适时提议道:“我们去桥上走走吧。”
进入桥的内部,能看见桥顶上悬挂了很多旧的鞋屡,一只一只连绵不绝通向彼岸,仿佛是纪念冷战时期普通民众想跨越障碍但又无法实现的遗憾。
沈如磐推着轮椅来到桥中央的位置,继而起身走到桥边。
桥下是著名的施普雷河。她望着波光粼粼的河水,隔了好久,用追忆往事的口吻若有所思地说:“说起来,我算是出生在德国。”
萧与时转头看她,意外极了。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