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往一样,愿意投资的人很多,也有些演员毛遂自荐。
裴延见了不少演员,投资商却都让人劝回去了——裴延这次不打算拉投资,他把更多的、最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打磨剧本上。
烧钱的特效、场景等等可以让电影变得更好看,却不能让电影变得更优秀。如果一部电影高度依赖于这些与故事本身无关的元素,那么它的剧本显然是有大问题的。
裴延这次拍的电影是现实题材,风格美而粗砺,并不需要很高的成本。
而他之前跟杨天说的话也不算完全开玩笑。这样一部电影,裴延是完全可以独自完成导演、编剧、摄影、剪辑等一长串幕后工作的。
裴延会写这样一个剧本,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万一组不到合适的幕后班底,他可以自己解决一切。
裴延自己写剧本、自己投资、自己导演,除了演员是必须请的,其他的幕后班底能组则组,不能组省了也没事。
他像是回到了学生时期拍作业的时候。
有一天,杨天下午来裴延家里。
裴延现在大多上午出门,去公司解决必需的事务,或者去外面接触演员、见一些必须要见的人。他往往会在午饭前回家,一整个下午、晚上乃至夜里,都在独自打磨剧本和分镜。
杨天来的时候,裴延和之前的每天一样,坐在书房的地板上写剧本。
他的身旁堆着大纲、时间线、人物设定等等稿纸,日光从没拉帘子的玻璃门里照进来,书桌上已经长起来的吊兰恰垂在他的右肩,门一开带进不大不小的一阵风,吹得它一晃一晃的。
“你这是。。。”杨天象征性地敲了下门就进来了。由于裴延呆在公司的时间有限,他最近常来。
“怎么了?”裴延头都不抬,他耳后夹着根有些发潮的烟,正皱着眉在纸上写写画画。
杨天看了裴延几秒,忽然道,“我怎么想起了我们上大学的时候。”
“。。。。。。。。。”
裴延抬眸,“大学?”
“那时候大家熬夜拍作业就是你现在这样。”杨天也坐到了地板上,看起来记忆犹在而动作生疏。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没怎么跟你一起拍作业吧。”裴延说。
“我记得!”杨天翻了个白眼,“您老人家永远自己搞自己的,就差自己演戏了,你不用刻意强调。”
裴延扬了下眉,不置可否。
杨天安静了一会儿,看见裴延挂在墙上的毕业证书和优秀毕业生奖状,“那个时候真是充满热情。”
“后来我就毕业了,挥别梦想,加入了你的公司。”杨天提起往事的语气是积极愉悦的,似乎并不为自己如今的选择感到沮丧失落。
过去和现在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但同样令他感到快乐。
“现在你突然努力得这么‘怀旧’,搞得我都不适应了。”杨天在喋喋不休,追忆逝去的大学时光。
而裴延顺着杨天的目光看去,却忽然想到了周达非。
“你怎么了?”杨天说着说着,发觉裴延有些奇怪。
裴延定定地看着墙上的毕业证书和奖状,眼神说不出来是什么情绪,好一会儿才说,“周达非曾经跟我说过,他很想去我们的母校,读导演系。”
杨天一愣,他很久没听到过周达非的名字了。
“他甚至已经申请上了,可是他父亲不让他去。”裴延说,“不仅如此,他父亲还在他高考后把他的志愿从艺院改到了经院。”
杨天沉默了。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