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谢游,余年笑意就深了些,“谢游很聪明的,他的分析团队做过预估,虽然主要是因为唐晓轲的事,但也不是胡乱砸钱。”
懒得听这种现场版的秀恩爱,孟远继续道,“第二就是,日曜手机有个帮助山区儿童的计划,你是品牌代言人,那边在问,你要不要参加。要求是,代言人要亲自到山区去,并且会剪辑出一期类似纪录片的片子出来。”
余年没怎么思考就同意了,“我想参加,正好这段时间我日程也不多,还算有空。”
孟哥给打预防针,“先说清楚啊,山区小村子里,洗澡都不方便。”
余年不在意,“我跟着考古队在古杨河挖沙的时候,是在戈壁滩上,环境应该比山里更恶劣。”
“那就好。”孟远点点头,“我也觉得可以参加,只用四天时间,对你树立正能量形象也有很大帮助。行,那就定下了,日曜那边活动策划好了就出发。”
做好标记,孟远想起来,“刚听到消息,那个赵教授,就是赵书亚的爸爸,赵春明,被邀请上《大讲堂》了。原本不该他上的,因为他风头挺盛,就上去了。”
“《大讲堂》?”余年有印象,“我知道这个节目,第一季时,我师兄许连言,上去讲过古画修复的专题。”
“你那几个师兄,确实都是牛人!”孟远对余年的老师和那几个师兄都记忆犹新,他捧着平板电脑,玩笑,“一个赵书亚就不省心,感觉他爸也不逞多让,希望别再拉着你炒热度了。”
不过事与愿违,新的一期由赵春明主讲的《大讲堂》播出没多久,余年又被拉入了讨论行列。
原因是赵春明在节目里讲古代书画,提到艺术和美。说艺术和审美都是有很高的门槛的,如果人连外卖都点不起,还谈什么美的感知?没钱,就会审金钱的美,以钱为先,比如看一幅画就像看一沓钞票,这样肯定就没了对美的感知。
网友记忆力都很好,联想到这个赵教授几天前,才公开批判过余年,现在”外卖都点不起“这几个字,一看就知道形容的是谁。于是飞快的,余年被@了无数遍,话题又起来了。
连孟远都无奈,“这赵家父子,不拉上你,是不是生命就缺盐少味、没有意义了?”
听见声音,发现余年在看赵春明的视频,孟远疑惑,“年年,你看视频干什么?”
余年解释,“我看到的是截图,可能会有断章取义的情况存在,所以我把这段视频完整地看了一遍。不过事实证明,不存在断章取义的情况。”
孟远听着觉得还很有道理,“然后呢?”
“然后我不是得罪他们了吗?那就再彻底得罪一遍就好了。”
说着,余年切到微博的界面,径自开始打字。
没一会儿,孟远就刷出了余年最新更出来的微博。
“余年:人生来便拥有对美的感知,这种感知,造就了艺术。在原始初民居住的地方,会有兽齿做成的项链,岩壁上勾勒的简笔画,陶器上雕刻的鱼。这些都是人对美的感知,都是艺术。
对美的感知,不该有高低贵贱,更不该是狭义的概念。我吃不起外卖,但也会在啃馒头时,注意到阳光灿烂,世界真美。”
很快,各营销号纷纷转发截图,称余年主动回怼,大家怎么看。
“——这一波我站余年!那个教授说的什么鬼?工资两千、天天稀饭包子当早饭的,是不是就没资格有对美的感知了?我喜欢仰望浩瀚的星空,也相信自己的生活不只有眼下的苟且!”
“——余年说得真好!另外,金钱的美就不能审了?我就觉得百元大钞的颜色好看,图案好看,比例好看!有问题?”
“——装清高是什么毛病?就是单看某教授说的这句话,也是糟点满满、逻辑不通!这位教授是认为,穷人眼里就只有钱,感知不到艺术和美?无数文人画家大师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原本还觉得是教授不至于,不过看这节奏,是专挑着余年黑吧?这么针对?再一查,哦,赵书亚的国画大师爸爸啊……”
余年不躲不避地直接添了把火,之后就准备放下手机,不关注这事情了。不过手机刚挨到桌面,就“滋——”地震动起来了。
看见联系人的名字——宁城博物馆的馆长甘州?余年没走开,就在办公室里接起了电话。
“甘馆长您好。”
甘州寒暄了两句,就入了正题,“年年啊,你最近忙不忙?”
“还好,日程不算特别紧,您是有什么事吗?”
“是有事情。”甘州说话条理清楚,“有一档节目叫《藏宝》,有一点类似于以前的鉴宝节目。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一档节目重点不在宝物的真假,而是更加侧重人、宝物,以及人和宝物之间的故事。
我看重这其中的人文情怀,答应了节目组的邀请,担任三个鉴定师之一,另一个鉴定师你也认识,是古益延古老。”
余年惊讶,“古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