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京都人,上学都有便利的。但是唐阿爷不愿意。
“我能教他了。等他大一点,再送。”
然后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看了一眼王倩倩,从鼻孔里出气,“老王啊,一个姑娘,送她读什么书?女子无才便是德。”
老王就整张脸拉下来,骂道:“放你的狗屁,走走走,话不投机半句多,你个缺德抠门鬼。”
他转身就拖着孙女走人,小姑娘也觉得唐阿爷说话不好听,不过她是晚辈,不能说长辈的坏话,只能委屈的转头,独留小胖砸一个人泪洒现场——倩倩多好啊,他好久都没见到倩倩了。
他也想去读书。
唐阿爷就呸了一句,“不准读。”
字他都能教,等学完字再去先生家里读私塾不好吗?
……
“不行!就是不行!我就要送他去小学里面读书。”,唐阿爷的儿媳妇气的两眼通红,“凭什么不让孩子去读书?啊?爹,大家都有书读,我们家又不是没银子,为什么不送他去?”
她实在是受够了,之前家里人人都要节约,但是唐阿爷对儿子和孙子,还算大方,谁知最近大家一起生病,不是这个去医馆就是那个去医馆,于是家里的存银少了一大笔,如今,唐阿爷倒是连孙子的束脩银子也抠门起来。
她道:“这个银子,我自己回娘家借,也要送孩子去读书——您没瞧着吗?如今单纯的识字先生已经不行了,孩子们要学算术,要学什么物理——爹,您要耽误孩子的一生吗?”
忤逆!不孝!儿媳妇竟然敢如此跟他说话,唐阿爷气的很,“我让我儿休了你!”
休就休!
唐阿爷的儿媳妇早就受够了这个家里的抠门,她娘家本也不穷,嫁了夫家也富贵,但是每天过的日子却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同是邻居,隔壁的老王儿媳就过的跟她是天差地别的日子。听闻她最近还用嫁妆银子开了一个丝绸铺子,专门从徐州拿货,跟秦家交上了生意。
再看她,一事无成,还要被这般压迫,她狠了很心,道:“爹,您这句话说出口,就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您赶快叫你儿子回来,不过,不是休妻,是和离!”
但是和离不是简单的。她回去后,虽然父母兄长嫂子们对唐家多有指责,但是对和离这事情,则是不赞同的。
“你们和离,阿治怎么办?那后娘是好的?你啊,就算是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孩子想一想。”,她的母亲如此劝她,“你是和唐家儿子过一辈子,又不是跟他的老子过一辈子,何必要计较这些呢?”
她女儿却不同意,“可是这么多年了,夫君他哪里给我说过一句话,就是婆婆,他也是像看不见似的,上回饿的要死了,才着急。阿娘,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你让我和离吧,大不了,我就不回家住,我自己买个小宅子——”
她娘就道:“那阿治呢?阿治怎么办?你忍心他一个人留在唐家吗?”
如今的律法,没有说和离能将孩子给女人的,唐阿爷的儿媳妇便哭的死去活来,道:“阿娘,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还是她家嫂子道:“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依我看,不如析产分居,就看你将来还想不想再嫁了。”
析产分居,就是两个人分开,但是不和离,各要各的银子,各住各的院子,孩子一起养,她还占着妻子的位置,孩子也占着嫡长子的名分。
她就道:“不嫁,男人都一样,我嫁什么,析产分居吧,嫂嫂,我自己开个铺子,也能养活自己和阿治,你帮帮我,我念你的好。”
她娘家嫂子嗐了一声,“你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早就看不下去你那夫家人了。”,还敬佩的道:“并不是”
……
铃州。
铃州的人都往阿寒族居住的盐城去。
那里在大规模的由朝廷组织采盐。这些盐,以前是不能吃的,但是现在却能吃了。
这都是因为皇太女殿下的恩德。
“咱们铃州以前多穷啊,光守着这盐,还不成吃。”,一个乡绅道:“后来盛将军去了一趟京都,求来了皇太女殿下的食盐方子,又接来了皇太女殿下身边的能人,这才有了如今的铃州,有了我们的好日子过。”
这种话,四处都是有说的,大家都很认同,因为这不是皇太女殿下第一次给百姓们谋福利了。
“那赤脚大夫,咱们镇里的,你记得吧?去年要不是他,镇上的老李不得直接嗝屁?哎哟,那大夫可是神仙手段,也是皇太女殿下派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