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几条街上有米行两家,客栈四座,当铺三间,盐商与金石则是咱们金曹的人在做。
布店曾经有两间,但其中一位掌柜在一月前和一位客人起了冲突,将其打伤。
客人到城里衙门去告状。
那掌柜倒是不慌不忙的准备了些钱,准备赔给他。
之后,那位掌柜没过当晚,没经审讯,就被戴上了镣铐,抓到了牢内。
事后才知道那位客人是岭县总捕头的公子。
我和牢里的狱使打听过,这位掌柜怕是几年内难出来了。
他家的店铺没他坐镇,估计也干不了多久。
就算是继续干下去,也可能会被刑曹的人查封。”
良文吏说着,又看向张员外,“张员外这新铺的位置不错,不妨找些懂行的伙计,或是等那铺子被查封后,招收那里的伙计,试试布店一行。
但。。我也知张员外是粮商出身,在周县又是粮农大户。至于到底哪行赚银子,我也只是提些自身的想法。
最后还是交于张员外做主。”
“多谢大人指点!”张员外听到这些,却觉得受益匪浅。
只是一些话,就让他了解到了整个东城里赚钱的行当。
良文吏则是淡淡点头,收下了张员外的感激,又推辞了张员外的饭局,便步行离去。
因为他今日还有事情。
也在张员外整修这家店面的时候。
随着时间过去。
第二天上午。
良文吏就从金曹府内出来,又径直向着衙门的方向行去。
手里还拿着一张茶店资质。
刘大人吩咐下去的事情。
仅仅两天,这资证就过了金曹案府,过了金曹账使,只差在城里的府衙内,分属行商的案库里留下印本。
这相当于在官府资料库里留了一个档案,一式两份。
留在官府内的是资证,证明有这個店。
送到店家手里,是店契。
上面都分别标有地址、时间、还有盖的章印。
如果店面需要换人经营,需要拿着店契,到官府里校对后对消,然后再走一遍流程。
如今,这正件也被良文吏拿来,送到了府衙内分管归档的文吏面前。
归档文吏仔细看了看资证,上面店家名姓处是空白,留有填写的位置。
“店家没来?”他望向良文吏,好似习以为常。
良文吏点点头,指着上面的一个印章,“这份也是刘大人批下的,盖印归库就行。”
“好。”文吏不疑有他,也不再过多询问店家为什么没来的事。
因为对于刘大人来说,不用店家主人过去,就办个空证,还是非常简单的。
张员外接手的那个店面,也是走的这个流程。
刘大人身边的那四位大员外也同样如此。
只需要最后在房契上面签个字,就是自己的店了。
当然,这种不太合规,却又比较快捷的省力方式,刘大人是不敢和知府大人说的,也不敢让知府大人知晓的。
完全是他们金曹和库房几位归档文吏的私底下运行。
而也在文吏盖完章,又准备临摹复刻的时候。
掌管梁城所有文吏与佐吏的主簿大人,倒是在府里转着、转着,来到了库房这边。
一进门,年过五旬的他,眼睛依旧毒辣,一眼就看到案房文吏与刘大人身边的良文吏在谋划着什么,写着什么。
再走近一瞧他们身前的房契,却又没看到店家。
主簿大人明白怎么回事了。
“见过大人!”良文吏和文吏看到主簿大人,也是顿下了所有动作,又慌忙行礼。
主簿大人点点头,望着他们身前的房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装作没看见。
完全是既不阻止,也不支持的样子。
知府与金曹,两边都不得罪。
若是将来东窗事,知府大人问了,就是下面的人瞒着在做,所以罚我懈怠疏忽可以,但我真不知情。
主簿就这样转了一圈,一句话没说,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