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个名额怎么说没就没了?
现在他们报名还来得及吗?
林长平的下一句话瞬间让那些人如坠冰窟,“已经报过名的同学不要着急,肯定是按照报名先后确定的,我从夏霖开始数,数到第四十个人截止,其他同学就都散了吧。”
散……了……吧……
复读班的班长不甘心地问,“那我们班呢?你说话管用不?要不我自己去你们村找苏禾也行,虽然我高三和她不是一个班的,但好歹也算是同年级的同学,她既然要补课帮人,那必须帮帮我们这些老同志,你们还有的是机会,一次高考不行还可以两次嘛!这次报不上名,明年这个时候还可以报!说不定苏禾暑假还会回来开补习班呢?你们那样能补习更多的东西,肯定能考的更好!”
复读班班长的话直接捅了马蜂窝,若是一次能够考中,哪有人愿意再来一年?
谁知道苏禾明年会不会开补习班?
谁知道明年的高考政策会是个什么样?
眼刀子齐刷刷地往复读班班长身上扎,人高马大的复读班班长见他似乎惹了众怒,连忙干笑几声,撒腿就溜,却不料同高三二班的班主任撞了个满怀。
更没有想到的是,高三二班的班主任好巧不巧就是他去年的班主任。
“老师好!”复读班班长‘啪’的一下给高三二班的班主任敬了一个军礼,然后麻溜地滚回复读班所在的地方去了。
高三二班的班主任叫许雪媛,是当年主动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第一批知青,被下放到济源县后靠家里找了点关系,没有去农村种地,而是留在县一高当起了老师,后来又和济源县财政局的一个小干事看对了眼,二人就在那段轰轰烈烈的红色岁月里不声不响地结婚了。
等到知青回城的政策下来时,许雪媛已经子女双全,她连纠结都没有纠结就回绝了家里人让她回城的打算,而是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闺女回家住了几天,做通了老爸老妈的工作,便彻底在济源县的县一高稳定下来。
夫妻二人都是端着国家的饭碗吃财政的,生活水平相当不错,而且工作也都挺体面,许雪媛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的选择错了。
虽说她当时回城或许可以找一个更好的工作,谋一个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是那样做的代价就是抛夫弃子,她做不出来那样的事情。
再说了,现在全国从上到下都张着嘴要大学生,她一个高中学历放在之前或许还管点用,现如今却是没什么优势了。
许雪媛也不是没有准备过高考,她在复考的那一年冬天就参加了,她原本以为自己当年学到的东西都没有丢下,看到高考题时她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