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再起波澜
丁未月,自朝廷告示雍王自缢之后,雍州又显现大大小小乱匪热的雍州之地民怨沸腾,朝廷下令平息民怨,现任太守在各县下令,收缴粮食,以供地方兵役开拔之资。
景樊县知县左思臣一日在公府办公,镇抚司马胡参议来访,言道“朝廷命知府收缴雍州赈灾赎罪之资,景樊县应交三万石。左县令可办,勿误军务,务必在七日内筹集三万石。”
左思臣接令道“太守有命,下官当竭力而行。然百姓刚遭兵乱,仓廪空虚,收缴艰难。朝廷所需下官不敢违逆。下官将择期开仓,省吃俭用,尽量达成三万石之数。”
胡参议道“朝廷平反有术,县令宜迅办理,勿生后患。若有不足,可商上府,从宽落。县令宜安民心,惩奸佞,以全大局。”
左思臣领旨许诺,今日便着手预备收缴粮草公事。
左思臣召集主簿和各村长及商户,相谈粮草征收一事。各村长汇报收获不好,仓廪空虚,难以交足应征部分。主簿统计之下,还约有两万石的缺口。十二家较大的商户对视一眼,开口表示仅能凑足一万石左右。
左思臣闻言,了解到难处,只得向其他县多方借调,这才勉强凑足三万石。
然而就在左思臣以为终于凑足三万石时,县府户房班头陈佐、县府吏房陶秋、县府户房王美延、县府户房吏员黄桂四人却暗中勾结,在各村落中鲸吞粮款。
他们只向官府上交了三万石,另外两万石悄悄地被他们私吞了去。就在他们计划进一步私吞时,有几个庄稼人向县府告此事。
。。。。。。
几个庄稼人来到县府,要求见县令告军粮被私吞之事。
皂班小吏王近言正巧与他们迎面遇见,连忙上前拦住“诸位,有什么冤情要告官?”
庄稼人甲愤愤道“我们想告县府户房等人私吞了我们交上的两万石军粮!你快让我们见县令!”
皂班小吏王近言摆出和蔼姿态道“这等大事,不能轻言。诸位回去查明缘由,我与您详谈。若实属实情,定为各位伸冤。”
庄稼人们哑口无言,皂班小吏王近言趁机软磨硬泡,要他们先回去,自己再查明。
庄稼人走后,皂班小吏王近言灵机一动,找到陈佐等四人,挤眉弄眼道“要不给在下几两银子,填填肚子,我就不跟知县说这事,只说明粮草已全数上交。”
陈佐犹豫道“你这是虎口夺食,我们好不容易才。。。。。。”
皂班小吏王近言坚决道“我说到做到,不会害各位。只要各位成全,我保诸位平安。”
四人无奈,商议后给了王近言一部分私吞的军粮。王近言又收买了数名吏役,压下了此事。
压下风声后的几日,皂班小吏王近言感觉有些顶不住,来状告的人有些多,县府吏房陶秋觉得仅仅镇压治标不治本,随时可能还会有人告此事到别的县衙。于是他召集人商议对策“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找个法子把这事彻底搞定,免得总有人告到外县去。”
几人追问他有何妙计。陶秋笑道“我听陈兄说,户房可以多加几个闲散人,这对我们不构成妨碍。不如咱们买通一个破落子弟,让他顶这个罪,把赃款私吞的事全扣在他一个人头上。事成之后,我们可以帮他抚养家人,让他们衣食无忧。”
众人听后皆赞这计策高明。户房班头陈佐也挥手表示赞同。当夜,陈佐便篡改了户房的户籍名录,加进一个假人“王紫廷”。随后几人四处寻访,招揽了一个孤苦无依的青年,要他假冒“王紫廷”顶罪。
那青年起初不同意,但在几人的恐吓威胁下,担心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安危,终究答应了下来。
与此同时,在远在雒阳的一座侯府中,一名中年男子拆开一封来自雍州的信函,仔细阅读。信中透露景樊县有数名小吏私吞军粮之事。
他看完信后哈哈大笑,自言自语道“机会来了!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拉下赵宸这个眼中钉了。”
这人就是赵宸在朝中的政敌。他忙写了一封回信,交给手下“去雍州,记住一路上不能留下任何破绽。这次必须要将赵宸拉下马,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