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我想要天天都吃这个枣子!”李丽质摸着几个枣子,像个藏食的小松鼠一样,偷偷就往自己的小兜兜里塞,也往高阳身上装。
萧依依看到两个小女孩的样子,好气又好笑,从屋里拿出了几个竹筐,说:“我们两人吃得不多,丽质装几大筐回去,和兄弟姐妹都分享。”
“好哦,谢谢皇祖母。”小孩们都开心极了。
看着快到准备午饭的时候了,李渊提议到鱼塘里网几条大鱼,众人无所不允。
“吃鱼好啊,味道鲜美。”李二陛下难得到农村一趟,也新鲜极了。他替李渊拿起水桶和渔网,带着一群孩子呼啦啦地跟着。
这样的大阵仗,让村民们都注意到了。
“李老爷,您的儿子过来啦?”一口黄牙的刘九伯朝李渊打招呼,笑得满脸褶子。
“是啊,难得孩子们有空。”李渊叹了几句,扭头看着便宜儿子,“看什么呢?你这孩子还不给九伯打个招呼。”
九伯?
我们李家可没有排第九的长辈。
李二陛下愣了愣,低头作了个揖,干巴巴地说了几句。
满脸皱纹的老汉赶紧摆了摆手,侧身避过了:“不敢受,不敢受,公子是读书人,哪里用得着给我行礼。”他一看就知道李老爷的公子气度不凡,说不定还是当官的哩。
瞧瞧别人一家的衣裳,都是用丝织的,田地里一整年的产出都不够买一套啊。
“没事,都是自家孩子。”李渊从衣袖里掏出几枚枣子,给村里的孩子分了。他都认得村里的小孩,逐个夸了夸,还顺带指了指自己的便宜儿孙,“我家的几个啊,都没有下过地,一个赛一个懒……”
没下过地的李二陛下:“……”
对不起,我以后肯定会学种地的。
这么一捧一逗,刘九伯也不觉得拘束,城里人嘛,不也一样吃饭打嗝放屁吗?他年纪长李渊几岁,在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是一把种地的好手。萧依依雇佣他在牛棚附近守着,这可算是农场的重要财产了。
打开了话匣子,九伯听说几人要去网鱼,好好心地提出要帮忙。“……前几年啊,可没有这么大的鱼,年景不好,鱼都吃光了。他娘没奶,刚出生的娃儿饿得哇哇直叫,我们就从山上的潭里捞些鱼回来,才让几个孩子活了下来。”
九伯叹了一声,回忆起来。
李二陛下听得可认真了,和往日里作秀不一样,这才是百姓们真正的生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是懂的。他想要知道,自己治下的大唐,是否变得更好了。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追问:“那现在生活怎么样了?我听说当今是个性子不错的。”
“哟,现在挺不错的,能吃上饱饭了。”
李二陛下听得笑眯眯的。
“多亏了夫人雇了我们村子里的人,我们得了钱,今年孩子们的冬衣能做得厚实一些了。”
“……”
原来不是我的功劳吗?李二陛下有些沮丧地低下头。
不过,他是个内心强大无比的君王,没过多久,他就恢复过来了。他放下了架子,问老汉一年有多少收成,有多少结余,一天能吃几顿,能不能吃上干饭之类的民生问题。
老汉也一一回答了,只当是城里人没见过农村日子,好奇罢了。他指着给李渊撒渔网的半大少年,还有在池塘边呐喊的孩子,笑着问:“这些都是公子的子女吗?看着好福气啊。”
前几年生活不好,能好吃好喝地供养那么多孩子,这李家的生活一定很富裕。
“嗯。”李二陛下点了点头,眉眼中骄傲极了,“家中还有几个小的,没有带出来。等他们长大些,再出来见见长辈。”
别的不说,他生孩子的本事就是强!
说起孩子,九伯回家拿了几个小坛子,说送给李治几个小的玩,这个能捕些小鱼。
几个皇子皇女看看李二陛下的眼色,见父亲点头了,才收下这个小玩意,又向老汉道谢。
这种“小坛子”并非陶瓷做的器皿,而是一种捕鱼小工具。外面是用麻布做的,呈圆柱形,坛子里开了几个洞,又用竹条支撑着,能让鱼儿钻进去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