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童开车进入城区,把车停进了一家酒吧的停车场以后,推开车门走下了车,走进了这家酒吧。此时,酒吧里响着让人为之一振的爵士乐。在一曲完结后,让他感到可以惊扰到他感触有质感的乐感的,还是缓和地灯光光线下泛动的一杯鸡尾酒。靖童默默地看着摆放在桌上,由侍者刚送来的一杯叫做‘湖泊月色’的调和酒,感觉依然是一幅映照在水晶里的彩色油画,而高脚酒杯里不断飘出的混着果味的酒香,也让他瞬间平复了微微有些躁动的心境。靖童从随身带的香烟盒里抽出了一根香烟叼在嘴里,又从桌上拿起了侍者放在托盘里的火机,看着一按就出现的一圈蓝色的火焰,犹豫着往周围看了看,才将烟含着凑近了火焰轻轻地吸了一口。随后,他闻着吐出的微麻还有丝涩甜的烟味,看着点燃的烟头燃出了一段红色的烟屑,感到整个人都被淡淡地香烟味笼罩住了。
靖童和若文本来是高中的同学,对于青涩懵懂的相处时光,彼此之间想了解和拥有的只能是纯净,因此现在怎样去都无法想象若文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做法,居然还让意想不到的事情理所当然地生了。靖童热爱文字,在校内的时候常写些文字到校报,由于文字多了,大家对他也都熟识了起来。很自然的,很多人都知道了靖童的大名,还多多少少的晓得了一些相关他出身的事。也许处在花样年华中的男男女女们,很容易在一个韶华丰盈的花季去追求梦想,或者寻觅份真爱。当时,还在校内的靖童成了很多女孩子心中的白马王子,而若文也已是校内公认的校花。但是,若文的家底在校内却是透明的,因此当他们两人走到一起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受人指指戳戳的,意思是他们走在一起并不合适。
靖童的家庭本属于另外一个城市里地位很显赫的一个家族,可是靖汉骆年轻气盛的想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此没有继承父辈的祖业,也在有了家室以后,带着家人从久居的城市移居到了这座开始创业的城市。认识靖汉骆的人都知道他自从建筑学院毕业后,就同几位志向相同的和责任心很重,而且家庭背景都相似的年轻人,组建了对这座城市来说最早的一家建筑公司。那时,对靖童熟悉的人都用“新社会资本家大公子”的称呼靖童,和去看待靖童,为此很多人对靖童采取了敬而远之的友情式交流。靖童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以后,认为他们做的一切完全是多虑,大可不必去那么做。他从那时候知道了家庭显赫的某些意味,也认识到了家庭显赫的原因,毕竟所有地显赫都不是很轻易地就从天上掉下来的。靖汉骆与家庭聚少离多的日子均是为了如何拥有想要的生活在奔忙,也无时地不在为各地竞标拿下的项目亲身亲历地检查施工,和做最后的验收,还时常地废寝忘食。靖童除了接受热闹也安静的学校生活,就是和袁正敏单独地生活,但是久而久之,他却比其他同龄的孩子们更显得懂事。
靖童的母亲袁正敏是大家闺秀,婚姻的事都是遵循长辈意愿,也因与靖汉骆门当户对,才按照老黄历的天意与吉时定下的一门婚事。不过,很多人认为外秀内刚的袁正敏和拘谨实诚的靖汉骆可以携手步入婚姻,的确是天成了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夫妻恩爱,事业有成的,一个小家庭很符合最现代完满家庭的组合。平时,靖汉骆坚持对生活持得原则,做到了夫妻恩爱,孕育出了温顺的儿女,还让生活里拥有的这些占据了生命路程里动力来源的第一位。由此,彼此心意相通的靖汉骆和袁正敏因付出了爱情筑成了爱巢,也在如同勤劳的蜜蜂采集花粉并酿造收获了蜂蜜之后,为靖童两兄妹走出遍地开花的前途奠定了最根深蒂固地基础。可是,在这样福佑的生活环境里,靖童和靖媛并没有染上纨绔子弟遍身铜臭的德行,在身上一丝一毫。
若文本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也是父母从山沟沟里用汗水洒在泥土里收获的劳动果实,供养的有了锦绣前程,也决定扎根城市生活的一个孩子。若文知道父母辛苦地付出,也只是想把赚取得微薄的收入积攒下来,供她去最好的a省念大学。自从若文上了大学,每逢节假日回家,都会遇到村里的人。村里的人们看到若文,现她出落得越来越标致了,又是村里少见的女大学生,都会称赞不已地于她面前,或邻里几人聚于茶余饭后的时候。乡下憨厚的街坊邻居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日子,因此对她的品评和赞扬是直率的。若文看到他们就会停住脚步或者慢慢地挪着步,直到听到他们说完想说的话语,再热情地与他们打过招呼或者浅谈几句后,才会大步地再往家里走。邻居中有人说:“看人家的孩子多出息,也不白白浪费了父母的心血啊!”一位说完,一位又接着说:“是啊,这孩子能有今天,可是吃着她娘烙的煎饼卷子,走着父母铺出来的路,才一路走到今天的呀!”若文听过他们的话语心里暖暖的,也时常莫名地烦躁。因为她一听过这些,就会想到最亲爱的久居农村的母亲,还让母亲清瘦高挑的身影开始与时俱增的徘徊在了跟前。
若文从小居住的家乡是地质不肥沃的黄土地,如果想长出好的庄稼,似乎并不实际。或许,把那片生养了多少辈人的土地说成是黄土地,确实有些对那些土地说得不实,因为当他们在春天去用手捧起一捧土的时候,指缝里流落的还是满田地的颗粒感很强的沙土质。其实,农村人在这片田地里指望一年四季收到的庄稼,可以达到吃饱的情况,就已经很知足了。不过,他们除了种庄稼以外,还是可以指望山上种植的农副业产品来维持生活,或者抚养孩子的。若文在家里排行最小,也许是出于家里姐妹多,没有兄弟的原因,父母从小就对她有些娇生惯养的。村里的人和若文闲聊的时候,也提到她的父母是有志气的庄稼人,两人都不愿意女儿们像他们祖辈那样的脸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就下决心地攻读自幼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的若文,一定要考到最好的大学。几年下来,两位老人对孩子们付出的艰辛,是根本无法用语言来说明的,而若文也总算没辜负他们的期望。现在,若文参加了工作,仍然常年地被太阳晒得黑黑的,也依然依靠着耕种在农村生活的父母,才总算是过上了好一点的日子。目前,他们家里的两位姐姐都已经出门嫁人,因为她们还不得不重复着父母的道路,让她想到了就感到心里酸楚,也时常地为她们感到不甘心。若文认为,如果她真地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么多年来全家一心一意地供她念完大学,她还无以回报的,那她这辈子终究会因抬不起头来,而抱憾终生。她琢磨着,父母都快是土埋半截的人了,她也对他们的奢求有所回应了,接下来最需要她做的一件事,还必须是把他们奢求的去做得更好。
若文在不断地转校学习过程其间,从县上的初中考到了c市的高中,也坚持宿读在有宿读条件的学校,只为了可以一门心思地将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她最初也只梦想着坚持读到大学毕业,将来可以做一名人民教师就可以了。因为那样的工作,对女孩子来说最适合不过。因此,她在入读大学后读起了汉语言文学,也只想着在毕业以后,可以去好的学校里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她琢磨着,如果这样去做,不但可以用到专业的知识教书育人,还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利用喜欢的专业赚些外快。由于她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人存在,如此一来,她也将这样的想法像一个永恒的信念,深深地烙印在了心里。
可是,若文开始了宿读学校的生活以后,却感到新的学习生活并不轻松。于是,她就在空闲的时间到a省的一家酒吧里打工,做侍者。后来,她为了让学习和打工两不耽误,便考虑着如何做到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且和几位一起在外边半工半读的同学商量着,合租了一间房子。她们几人认为只有几人合租,大家平摊租金,需要支付的房租才不至于很高。
她们租住的这家房东由于要迁居外地,又认为房子没人住就没有人气,时间长了自然还会更缺乏生气,可是又不愿出售在家乡的房子,因此只希望有几个本份的人给好好地看护房子。房东是生意人,由于过于忌讳迷信里的一些说法,又出于好心,才让若文这几个女孩子给轻易地住进了装饰豪华的房子。他们知道她们都是大学生,各自的家庭生活也都不宽裕,也只期望着她们好好地帮忙照看这个家,以至租金也降低了很多。
齐明君还是一位独身的男人,现在独居的家正和若文与几位女孩租住的家打对门。他早出晚归地忙碌着自己的事业,出门时,偶尔还是会遇到她们。如果他们偶遇了,几人都是客气地相视笑笑,然后各走各路。他每天早出晚归的,再遇到了几位早出晚归的像学生妹的女孩,又对几位有时着装过于平常化和还会有时着装过于职业化的女孩不了解,起初还是一直心存戒备的。后来,他看到这些女孩子个个都本本分分的,几人在这座楼层里合租着一个家,还不吵不闹的静静地生活在一起,对她们自然地充满了好奇,与好感。有天晚上,他从公司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却遇到了若文和同住的几个女孩子打工回来,还和他同乘坐了一座电梯去往楼上。他与她们往楼上去,也开始了与她们的初次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