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国营纺织三厂位于南方大型城市,距离港城直线距离只有两百公里。
名单不但标注了这些工厂曾经获得的荣誉,职工人数,后面还详细写下各家工厂擅长的生产内容。
国营纺织三厂建立于54年,前身为军方直属的军工被服企业。
十年以后,该厂进行了军转民转制,划归纺织工业部管理。
生产军用保暖服装,各类纺织品,被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陈海峰笑道:“既然是徐科长推荐的,我这边没有二话,咱们明天就去国营纺织三厂看一看。”
“好,我这就打电话安排纺织三厂,做好接待工作。”
说完,徐军退出了房间。
和徐军介绍的一样,国营纺织三厂不但职工众多,厂区面积更是大得离谱。
得知创汇能手,系统里的点子大王陈海峰,准备协调港城企业与内地纺织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纺织厂全体动员。
连夜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卫生大扫除。
董厂长带领一众厂领导,早早地等在了厂大门前。
下午一点,一辆吉普车出现在大门前,工厂内外响起了热热闹闹的鞭炮声。
董厂长快走一步拉开车门,满脸笑容地说道:“徐科长,陈海峰同志,你们远道而来,辛苦大家了,大家是先用餐,还是先参观?”
自从国家允许国内企业,与港商和外国企业进行联合生产,国营纺织三厂立刻开始做这方面的准备。
无奈,纺织三厂虽是纺织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大厂,却找不出一个擅长与港商,外商打交道的人才。
加上内地投资合作的风潮刚开始,大批的外商和港商,将注意力放在了经济特区。
国营纺织三厂所在地,距离经济特区有几百公里的距离。
位置受限,难以接触外商。
大家苦思冥想如何与外商搭上关系之际,陈海峰的出现无亚于一道曙光,一道令国营纺织三厂扭亏为盈,获得发展机遇的曙光。
陈海峰看向徐军,说道:“徐科长,要不咱们先吃饭?吃完饭才有力气参观厂区。”
“也好,先去食堂吧。”
徐军点头道。
几十分钟后,众人吃完午饭。
董厂长带领众人,开始视察厂里的生产线和车间。
不看不知道,国营纺织三厂半数以上的车间陷入瘫痪。
一万多人的大型企业,下面有两个专门用来养活厂知青子弟的大集体单位。
人数高达三千。
本身背负大量经济问题的国营纺织三厂,每年还要从少之又少的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来给厂里的知青子弟开工资。
一步步地恶性循环,导致工厂产能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
要和外商进行合作,首先要让外商看到,国内企业拥有着与他们合作的资格。
国营三厂这边恰恰缺少这样的能力。
建立于经济特区的几家纺织厂和服装厂,由于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统统可以轻装上阵。
不用养活大量的工人,也不用考虑如何照顾厂里的知青子弟。
有充足的资金从国外引进先进纺织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