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规矩前几天听张老爷和韦老爷说了,唐二石昨晚也特意提醒谭秀才他(她)们几个做准备。
每人给下人一个红封,下人们都高兴得磕了个响头道了谢。
如秀跟他(她)们说今天不用做饭,让他们全家也歇一歇或者出去逛逛。
又坐了好一会儿一家子两辆车出门。
韦老爷比张老爷家住得稍偏一点,也是很大的一个宅子。
大户人家过年门口是张灯结彩的,比如秀家里布置的讲究多了,光是彩条灯笼应该就花了不少银子。
门口已经停了不下十辆马车,都是来拜年的亲朋好友,看到如秀一行,管家就连忙往里面报,想是里面客人也不少。
还以为就是像乡下拜个年喝几口茶、吃几块点心就走的,进门才现大院里居然摆了席,硬是让他(她)们坐下来吃点东西,如秀一再解释说刚刚吃了才出来也没放过。
韦老爷这时才忙活得过来,一定安排他(她)们坐了两桌,院子里面里已经坐了七八桌人,应该都是本家和有生意来往的朋友。
幸亏早饭不像平时的酒席,摆的大多都是零食和小吃,有点像现代的座谈会,糖饼瓜子水果的一大堆摆的是琳琅满目,不少都是桃城没有见过的好东西。
眼大肚小,大家都只是象征地尝一尝,如秀只喝了两口茶。
韦老爷携夫人还有两个年岁也才十一、二岁的孩子,一桌桌地去敬茶,没有看到比他年纪大的长者,想来韦老爷应该不是长子,古代长子一般都是和老人住的,不少都是四、五代同堂。
夫人和韦老爷相反,长得高高瘦瘦的,也就三十出头,看着比韦老爷严谨多了,人也精明,就是当家主母的样子。
“这就是跟你说的如秀娘子一家。”韦老爷给夫人做了介绍,几个孩子都恭恭敬敬地说着吉利的话。
后面两个丫鬟捧着托盘,托盘上全都是胀鼓鼓的一个个钱袋子。
韦老爷和夫人满面堆笑地给孩子们钱袋。
夫人看见歌儿和诗姐就乐得跟什么似的,还把歌儿亲了一下,每人多给了一个钱袋,有点重女轻男。
韦老爷把自己的两个孩子介绍道:“这是嫡长子韦铿、二嫡子韦锵。”两个孩子秉性非常好,彬彬有礼一一见了礼,如秀和唐二十、谭秀才和谭家强夫妇连忙递上了自己的红封。
韦老爷应该还有庶子庶女,有的老爷庶子庶女十个八个都不奇怪,只是家中庶子庶女是不能在这种场合带出来的,除非正房无所出。
“以后我就叫你如秀,我姓花,别人都叫我花娘。”韦夫人一看就是个面善的。
“吃了百香楼和你送过来的那些吃食我可是好多了,前段时间太忙,总是精神不振,睡也睡不好,现在老爷都说我脸色好多了。”花娘的脸色其实有点蜡黄,看得出来是上了妆。
韦老爷寒暄了几句,又带着两个孩子往别桌去了。
“改天我定登门拜访,如秀可不要嫌弃。”花娘也是自来熟的性格。
“花娘说的是什么话?如秀高兴还来不及。我们刚刚搬过来连个朋友都没有,你可是我第一个朋友,有空你尽管过来!”
“那以后可要去叨扰了,听说你年后还要住在清河镇,没有回去那么快吧?”
“那不会,怎么也会等过了上元节才回去的,再说我回去了,不是还有我娘和嫂子在吗?我不在你就不去了不成。”如秀就喜欢这样的坦诚人。
“那行,我去,去之前会让人递个帖子。”
花娘高高兴兴地去招呼其他客人。
看韦老爷和花娘忙得差不多了才好告辞离开,花娘还叫婆子给孩子们打包了不少糖果糕点,推都推不掉。